人类文明的发展,是由无数科技发明来不断推进的。在这个领域里,勤劳智慧的中国人创造过辉煌的成就,我国古代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世界级的。在这里,着重介绍三种巧夺天工的工艺技能
人类文明的发展,是由无数科技发明来不断推进的。在这个领域里,勤劳智慧的中国人创造过辉煌的成就,我国古代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世界级的。在这里,着重介绍三种巧夺天工的工艺技能。
被中香炉中国古代的帝王、贵族、官僚的生活是很奢侈的,日常生活中他们常常要用名贵的香料熏香,甚至床褥卧具也要讲求兰麝芬芳。但是,给被褥熏香难免引发火灾。于是,被中香炉就应运而生。
被中香炉起源于我国秦汉时期,后来失传,直到西汉末年,才由长安一位叫丁缓的能工巧匠重新制造了出来,并且传承至今。普通香炉如果放到被褥中,难免会倾倒,炉中的香灰和火星就会撒到床上。如何保证香炉在倾覆的时候里面的东西不会撒出来呢?随处可见的秋千给丁缓带来了灵感。他想道:如果在小香炉的上沿对着打两个孔,装上两个小轴,将轴支在一个外球上,不管外球怎样绕着两个小轴的轴线转动,香炉就会在一个方向上保持静止。如果再加上两层轴向垂直的外球,那么无论外球如何滚动,中心的小香炉也会完全保持炉口向上的状态。丁缓的这个思路不仅制造出了被中香炉,2000年以后的今天,这一设计原理还应用在飞机、火箭导航用的陀螺仪上。谁能想到如此高科技的东西,追根溯源,其始祖竟是中国的被中香炉。
游标卡尺
游标卡尺是一种具有游标刻度的微分量具,其结构主要由一根有整数刻度的主尺和一根能移动并能读出小分度值的游标副尺所组成。据史料记载,我国远在公元前1世纪以前,就已经发明了游标卡尺。
上世纪60年代,考古工作者发掘出了一件新莽时期的游标卡尺。该青铜卡尺的背面刻有“始建国元年正月癸酉朔日制”等字样,这足以说明它是在公元9年正月初一制造的,距今已有2000年。
该尺设计精美,刻度清晰,其原理、性能和现代的游标卡尺几乎完全相同。唯一美中不足的只是缺少一个用以调节和固定游标的小螺杆。由此可见当时我国的计量工具已经达到了相当完美的水准。
彩色套印
中国隋唐时期发明雕版印刷术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采用一种颜色印刷书籍。到了北宋初年,随着工商业的发展,我国出现了最早的纸质货币“交子”。为了防止伪造,四川地区流通的“交子”盖满了红黑两色的印记。接着,北宋政府又制造出了有红蓝黑三色印记的彩图“交子”。受此启发,套版印刷术出现了。
套版印刷是一种十分复杂精密的技术。比如要印红黑两色的页面,那就先取一块木板,把需要印黑色的字精确地刻在适当的地方;然后另取一块尺寸大小完全相同的木板,把需要印红色的字也精确地刻在相应的位置。印刷的时候,先用一块字板印出黑字;再把这张纸覆盖在另一块字板上,使板框完全精密地互相吻合,印出红字。这样,一张双色的印刷品就完成了。
按照这种方法去做,可以套印任意多种颜色。不过套色越多,印刷起来就越费事,技术要求也越高。到了17世纪初的明朝万历年间,在套版的基础上,人们又创造出了豆版印刷方法。豆版印刷是把同一版面分成若干大小不同的版,每块版代表整个版面的一部分,分别刷上不同的颜色,逐个印到同一张纸上去,最后拼集成一个整体。豆版印刷非常细致复杂,常常要刻三四十块印版,印出来的图画颜色深浅交映、层次分明,精美绝伦。
说到工艺巨匠就不能不提到一个人,他就是越国铸剑大师欧冶子。中国古代铸剑鼻祖,龙泉宝剑创始人。
欧冶子出生时正值东周列国纷争时期。少年时代,欧冶子从母舅那里学会了冶金技术,开始冶铸青铜剑和铁锄、铁斧等生产工具。他肯动脑筋,具有非凡的智慧;欧冶子身体强健,能刻苦耐劳,他发现了铜和铁性能的不同之处,终于冶铸出了第一把铁剑:“龙渊”,开创了中国冷兵器之先河。
欧冶子铸的第一把叫做“龙渊”,第二把叫“泰阿”,第三把叫“工布”。这些宝剑有个特点:弯转起来,围在腰间,简直似腰带一般,若乎一松,剑身即弹开,笔挺笔直;若向上空抛一方手帕,从宝剑锋口徐徐落下,手帕即分为二。斩铜剁铁,就似削泥去土。
湛卢剑是欧冶子所铸名剑之一,列五大盖世名剑之首。相传这把湛卢剑是一把“仁义之剑”,当年欧冶子历时3年才打造成了这样一把宝剑。关于这把宝剑的主人也是几经易手。它的主人先后历经了勾践、阖闾、楚昭王,最后的一个主人是南宋名将岳飞,岳飞被害之后,湛卢宝剑不知所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