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一家冷饮店的角落里经常坐着一位老人,看年岁不下七十,他总是默不作声,一口一口地喝着牛奶。看他那安详的神态,晚年一定过得挺不错。 一天早晨,这位老人走进冷饮店不多
伦敦一家冷饮店的角落里经常坐着一位老人,看年岁不下七十,他总是默不作声,一口一口地喝着牛奶。看他那安详的神态,晚年一定过得挺不错。
一天早晨,这位老人走进冷饮店不多时,来了一位名叫贝蒂的女记者。贝蒂告诉老人说:“昨天晚上,小偷钻进冷饮店,偷走了二百英镑纸币,逃出冷饮店,还未跑出十米,就碰上了从胡同里出来的警察。警察见他形迹可疑,就把他带到附近的警察局。正巧,冷饮店老板也来警察局报案,警察便更加怀疑他是小偷,马上进行搜身。但令人费解的是,小偷竟然身无分文。没有证据.警察局只得将小偷释放:将小偷释放后,警察又进行盯梢,看到小偷回家后,再也没有返回过作案现场。可以确认,小偷没有同案犯……”
女记者还说:“警察从小偷的神情上,可以确认是他作的案,可惜的就是没有证据。”
老人听了,慢条斯理地说:“贝蒂,你若想了解真相,一两天后,去那小偷家里看看,定会水落石出的。”
说完,老人还朝女记者自信地笑了笑。
两天后,女记者去小偷家,果然不出老人所料,女记者发现了小偷的作案方法,并且报告了警察,小偷立即被逮捕归案。
老人怎么会料事如神呢?你能想出其中的奥秘吗?
答案:原来他首先考虑到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为什么小偷只偷纸币,不偷硬币。有人或许会说,硬币币值小。当然,不能不承认这种看法有点道理,但略一思考,问题的症结不再这里,而是小偷更注重解决的是偷了后怎么不被发现这个问题。因此老人的思考就从“如果纸币偷走后,藏在什么地方可以不被发现”这点出发,根据这样的思路,他想到了冷饮店门口不远处的那个邮筒,那是藏纸币的好地方,警察也不能随便检查。可以设想:小偷用信封实现写好自己的姓名、住址,然后用最快的速度将偷到的纸币装进信封,丢进邮筒。在这里,老人就考虑到小偷改变了往常偷东西的程序,断定他是用邮筒作案,他推算了一下邮件的传递时间,所以敢自信地对女记者下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