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启年间,在河南信阳地区曾经出现过一桩奇案。 在信阳府光山县县城里,有一个姓张的商人,夫妻二人年届四十始获一子,十分疼爱,专门请了私塾先生教其识字读书。养到十八岁
明天启年间,在河南信阳地区曾经出现过一桩奇案。
在信阳府光山县县城里,有一个姓张的商人,夫妻二人年届四十始获一子,十分疼爱,专门请了私塾先生教其识字读书。养到十八岁上,夫妻二人又为宝贝儿子娶了亲。新娘子也是美丽贤惠,全家人都很高兴。
事情正是出在这新婚之夜。当天晚上,新娘子听说新郎经常与好友夜间在楼上读书,便出了一个谐音对联考他:
等灯登阁各攻书
在这个上联中,“等、灯、登”、“阁、各”音同,“登、各”又是“灯(繁体字作‘’)、阁”的偏旁,要想出一个格式相同的下联,显然不容易。新娘子故意将房门关上,并对门外的新郎说:“对不出来,就不准进洞房。”新娘本来只是和新郎开个玩笑,没想到新郎竟然当真了,他一时对不上来,心想自己白读了十几年书,一气之下竟然跑到学堂去了。到了第二天,新娘发现新郎愁眉不展,询问之下才知道是他仍在想下联呢。新娘于是奇怪地问:“昨天晚上你不是已经对上来了吗?”新郎回答说:“我昨天晚上一直在学堂想下联,没有回来啊!”新娘子一听,心知不妙,被人钻了空子了,于是羞愤之下,悄悄上吊自杀了。
不明真相的新娘家人自然不依了,一纸诉状将张老汉一家告到了县衙。这个县令也是个没有多少头脑的昏官,粗粗一问,便断定既然是新婚第二天就上吊死了,定然和新郎有关,于是对新郎严刑拷问。新郎乃是一个书生,自然吃不住,最后只好招认是自己逼死了新娘,被判作秋后问斩。新郎母亲得知消息,受不了这个打击,也上吊自杀了。
事关人命案,此案后来被上报到了信阳府。当时的信阳知府姓刘,是个精细的人,他看了此案后感觉事有蹊跷,于是将此案压了下来。他自己则微服来到光山县城,详细了解了张家和新郎的情况后,他大概也猜出新娘自杀的真正原因定是由于被人用对联钻了空子,羞愤而死。但是,如何能够将这个真正的歹徒找出来呢?刘知府陷入了沉思。最后,刘知府决定仍旧从新娘的对联入手。这天夜里,他在院子里走来走去,一边琢磨着这条对联一边想着如何破案。因为感到有些疲倦了,他便让手下搬出一个椅子出来,倚坐在梧桐树旁,对月凝思。忽然,他灵机一动,想出了一条公正的下联:
移椅倚桐同赏月
接下来,正是凭借着这副对联,刘知府成功地找到了那个假冒新郎的人。
猜想一下,刘知府是用什么办法找到这个假冒新郎的人的?
答案:刘知府得到新娘的下联后,便不再微服,而是以知府的身份高调亮相。这天,他声称想要从光山县的青年才俊中寻找几个有才学的人,以辅助自己治理信阳。并且,对于成绩突出者,还会表奏朝廷以推荐其做官。许多书生闻到消息后都纷纷来到光山县衙前。刘知府与书生们见面并客气一番后,告诉他们,为了测试他们的才学,自己将出一个比较难的上联让他们对,能够对出下联者,便会被选中。于是,刘知府出了自己的上联:移椅倚桐同赏月。对联说出后,书生们纷纷挠头沉思,但最终还是无人能够对出好的下联。就在这时,突然有位年轻书生声称自己能对,他的下联是:等灯登阁各攻书。正是新娘的那个上联。刘知府一听,立刻命人将这个书生抓了起来。审问之下,果然正是他在那天晚上冒充了新郎。原来,这个人是新郎的学友,那天晚上,他也在学堂读书。新郎将自己的遭遇告诉他了之后,才思敏捷的他立刻想到了一个工整的下联,于是便悄悄前去浑水摸鱼。而新娘则因天黑不辨真伪,以致酿成了悲剧。不过幸亏刘知府明察秋毫,不然这个人命案的悲剧成分就更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