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下架是什么意思?下架之后是不是就不能买了?

您好,据了解,被下架的都是理财类保险产品。这一产品无一都打出了6%-7%的收益,相对来讲优于同类理财产品。消费者购买了这一款产品,理论上可以获得6%-7%的高收益,然而其实未必。所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2-28 03:19:33

您好,据了解,被下架的都是理财类保险产品。这一产品无一都打出了6%-7%的收益,相对来讲优于同类理财产品。消费者购买了这一款产品,理论上可以获得6%-7%的高收益,然而其实未必。所以,理财类的保险产品在销售时,都会列出“低高中”三种收益值供参照,从而避免引发销售误导。但目前的网销产品在显着位置挂出来高收益来吸引眼球,很容易引发纠纷。网销产品的下架从根本上讲就是夸大其词,不切实际,违背了的保险功能与意义,资产保全,人身保障,理财类产品还要保持所谓高收益,资金必然投向高风险的领域,这就不是保险的基本原则,保险最突出功能避税避债,资产传承等。其实不仅仅是预期收益率无法实现的问题,保监会频频因为偿付本领问题对保险公司下发监管函就能看出监督管理部门的整治决心。偿付能力充足率是保险公司清偿负债的能力,保险公司必须具有与其业务规模相适应的资本。“高度依靠网销理财保险迅速的扩大业务规模的保险公司,相较而言更容易在缴付能力上发生问题”保险资金一般都是投入国家的基础建设和大型的国家设施和科研项目,是非常稳健,把风险控制在最低档。一般是中长期保值增值的稳定收益,而且有一定的保障在内,没有什么风险,收益比较慢,比较适合有一定经济基础,有资产传承,避债避税的人群购买。叫停此类产品是也是出于监管和行业发展的需要。这两年来,监管部门强调保险回归保障功能,而非理财投资功能,而保险公司为了冲规模和冲销售收入,会导致业务结构以及一些指标存在及监管要求相悖的情况。另一方面,网销高收益产品期限短,为追求高收益率,大多配向收益高、流动性低的另类资产,比如不动产、基础设施、信托等,形成了“短钱长配”的新情况,存在较大的流动性风险。追求收益率不是保险产品的根本目的,这也是此次监管当局整顿市场的最主要理由。如果您近期想购买保险,但是又担心买保险遇到坑,欢迎填加微信,我会以最专业的态度来帮您解决,帮你分析哪款产品最适合您,避免踩到雷。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