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题前,先理顺一下对联和对仗的区别。
对联是一种文学形式,由上联和下联组成。根据使用的性质或悬挂(张贴)的位置,又分门联、楹联(门柱上的联)、堂联、寿联、挽联、春联等等,也有一
答题前,先理顺一下对联和对仗的区别。
对联是一种文学形式,由上联和下联组成。根据使用的性质或悬挂(张贴)的位置,又分门联、楹联(门柱上的联)、堂联、寿联、挽联、春联等等,也有一些纯文学形式的对联。
对仗,又称对偶,排偶等,通常是指由出句和对句组成的一种修辞手法,要求两两相对、字数相等、结构相似、平仄相对、意义相关。
那鼎足对又是什么呢?
顾名思义,我们通常用鼎足来比喻三方对立的局面,如鼎足三分。那鼎足对就是由三个句子组成的一种对仗形式。故又称为“三枪对”,“三句对”。还有一个很优雅的名字叫“燕逐飞花对”,出自明.朱权的《太和正音谱》。
鼎足对常见的形式是由一出句,两对句组成,也有两出句、一对句的形式。在宋词、元曲中有大量的使用,例如稼轩词《水调歌头·和赵景明知县韵》中的:“五车书,千石饮,百篇才”。苏轼《沁园春》中的:“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
又如元曲中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对句)
小桥流水人家。(对句)
古道西风瘦马。(出句)
又如:元.张可久的《春思》:
山花红雨鹧鸪啼。(对句)
院柳黄云燕子飞。(对句)
池萍绿水鸳鸯睡。(出句)
以上这些在诗文中应用的鼎足对,都可看成是对仗(修辞手法)的一种特殊形式。
鼎足对,亦有作为一种对联(文学形式)来使用的,常见于一些夫妻并列的坟墓,或者有三楹柱的门,这时其又称为鼎足联、三楹联或三柱联。
如萧锡义的《题王谢图书馆》联:
治国齐家,三顾自明家国计。(左,出句)
观今鉴古,一翻总览古今情。(中,对句)
容地藏天,三绝方知天地大。(右,出句)
又如《题潼关三柱亭》联:
黄鹤南飞,黄河北去;(上联)
紫气东来,紫关西去;(上联)
诸峰削立,诸夏中分。(下联)
另外,在“诗钟”中还有一种称为鼎足格(或鼎峙格)的。这与鼎足对有点不同,其是一种字体镶嵌格式,类似于我们玩的藏头诗,只不过其是将三字分别镶嵌在七言起句的第一、七字,对句的第四字,使其呈鼎足之势。例如,《嵌山海丹》联:
山间明月跃沧海;
世上仙丹护赤心。
还有一种在出句和对句中,均自嵌鼎足句式的,也可称为鼎足对,例如,郑板桥的:
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
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