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过的作家
我见过的第一位作家是蒋锡金。1976年我从部队退伍分配到一家工厂当工人。厂里广播站的广播员就是蒋锡金的小女儿。转年 我提干进入机关生产科做科员,与她熟悉
我见过的作家
我见过的第一位作家是蒋锡金。1976年我从部队退伍分配到一家工厂当工人。厂里广播站的广播员就是蒋锡金的小女儿。转年 我提干进入机关生产科做科员,与她熟悉起来。得知他的老爸解放前是诗人,现在东北师大中文系任文学教授,于是就找机会到她 家拜访。那时“文革”刚刚结束,老教授们都住在“筒子楼”里,蒋老家也不例外。在狭小局促的房间里,我见到了以往心目中很 神秘高大的作家。年过花甲的蒋老经过那场浩劫,显得比较苍老,本来很高的个子,由于腰弯了,就没那么高大了。但是谈起现代 文学,老人滔滔不绝,尤其抗战时期的文坛掌故如数家珍,令我肃然起敬。更让我敬佩的是老人的认真。厂子里一个同事生了小孩 ,请他取名字,他竟搬出厚厚的《康熙字典》一页一页地查!
1978年经过“文革”后第一次全国统一高考(1977年是各省出题),没读过中学的我勉强及格进入大学中文系学习,主修方向就是 现代文学,研究的对象也都是蒋锡金的老朋友:萧军、萧红、端木蕻良、舒群、骆宾基。1982年春,大学毕业实习考察,学校组织 毕业生到北京,我又见到了萧军、、端木蕻良、骆宾基,还有罗烽、孔罗荪等著名作家。
1983年我到报社副刊工作后,见到作家的机会就更多了。有时是采访,有时是约稿。我有一个小本子,我见过的作家不少都在上面 签了名,现在几十年过去,应该也算“文物”了。1988年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我的第一本特写集《文艺百星——新闻人物访问记 》,其中就收入了25个我采访过的作家。
1993年南下深圳后,我没有再做副刊编辑,而是被分配做新闻报道,于是与作家打交道就少了,但是还是很关注老朋友的消息。比 如号称文坛第一快枪手的张笑天,后来做了吉林省作协、省文联的主席,创作了《开国大典》电影剧本;杨廷玉写了电视剧剧本《 女人不是月亮》……
其实,作为普通文学青年,要见到作家,虽然比不上记者容易,其实也不难。最快的捷径就是出席签名售书仪式。这种场合作家都 回到场,而且与读者近距离接触。
2019.3.24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