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作为汉人的“吴棠”为何能够成为唯一的成都将军?

其实关于吴棠,最让人熟悉的还是他跟慈禧太后的一段野史。
《崇陵传信录》里记载,吴棠做清河县令的时候,友人去世,丧船路过他的治下,于是让仆人送去白银三百两,哪知道仆人认错了丧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09 06:24:26

清末的八旗将军已经相对不值钱了,清政府为了快速平叛,给一个代理的成都将军是非常划算的。

刚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也是吃了一惊。虽然成都将军在八旗驻防将军里成立的比较晚,位置也比较靠后,但也要遵照“潜规则”——由满汉八旗担任(汉八旗到底算满人还是汉人?)。怎么会让一个汉人来担任?

就特意去看了一下,发现这吴棠真的是个“狠人”,和左宗棠不光是名字,连仕途都有点像。

吴棠的科举之路不是那么完美,到了举人就戛然而止了。不过好在举人也是可以当官的,就去当了个小小的县令,据说政绩还不错。

按照一般的情况来说,他这一辈子最多也就混个知府,五六品到头的样子。可他偏偏赶上了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

大炮一响,不光黄金万两,官位也是蹭蹭往上升。李鸿章,左宗棠,还有袁世凯的叔祖袁甲三都是最好的例子,一年升的官,大部分人一辈子都跨不过去。就算去露个脸,功劳也不小(袁世凯的嗣父去露个脸就混个二品盐法道)。

时势造英雄,吴棠不仅露了个脸,还出了大风头。捻军来势凶猛,临近的地区一触即溃,纷纷被攻陷。清政府也束手无策,只能让地方各自为政,守土抗敌。

这吴棠就厉害了,拉出了两万多人的乡勇,不但击退了捻军,还接应了其他平叛的部队。这样的典型,自然是要大力提拔的。

就在这一年,吴棠从一个县令,先后升任了道员(四品),江宁布政使(二品)。熬了几年到地方当总督去了,成了封疆大吏的一员。

最后被调到了四川担任总督,协助平定云南的叛乱(为什么云南叛乱永远要从四川调兵?)。为了方便调兵,给了个成都将军(总不能给个提督吧,那是在羞辱他)。

虽然不符合常理,仔细想想,却也是想得通的。清朝的八旗将军固然大权在握,但也要看时间段的。太平天国运动之后,尤其是向荣战死后,八旗将军的权利和总督差远了(四川的总督和八旗将军历来矛盾巨大)。

总督都给了,还舍不得一个从一品的虚衔?况且这个虚衔是临时的,只还”署“而已,等叛乱结束了,还得还回去。

喜欢就关注呗。。。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