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时期,在今天的福建省境内,曾经存在过一个闽国,由唐末河南农民军首领王审知创建,并由第三位国君王璘改建为帝国。王璘原名王延钧,是王审知的次子,本来担任泉州刺史,于后唐天
五代十国时期,在今天的福建省境内,曾经存在过一个闽国,由唐末河南农民军首领王审知创建,并由第三位国君王璘改建为帝国。王璘原名王延钧,是王审知的次子,本来担任泉州刺史,于后唐天成二年(927年)杀死兄长王延翰后自立为闽王。4年后,建州刺史王延禀(王审知养子)发动叛乱,虽然最终被平定,但却给闽国带来巨大的创伤。
王璘在平定王延禀的叛乱后,自认为此后可以高枕无忧,便开始在境内大肆宠溺道教,并尊妖道陈守元为天师,对他所说的每一句话都遵照不误。正是在陈守元的撺掇下,王璘最终在长兴四年(933年)正月断绝对中原的臣属关系,并在福州僭号称帝。
闽国地狭民寡、经济薄弱,在加上两次内战的创伤,根本无力承担大规模的营建事业。然而王延钧称帝后却大兴土木,大肆营造皇宫和道观,更使得本已捉襟见肘的财政难以承受。在这种情况下,王延政非但没有改弦更张,反而任命中军使薛文杰为国计使,命他到民间去搜刮财富,以此来弥补国用的不足。
薛文杰本是一个奸佞小人,凭借着积极钻营获得王延钧的青睐,由是在政坛平步青云。除此之外,薛文杰还是个敛财能手,夸张一点来说,就算是石头都能榨出水来,让这样一个狠角色去搜刮民财,闽国百姓会遭到怎样对待,便可想而知了。
据史料记载,薛文杰经常派暗探查访民间的隐情,凭空捏造罪名逮捕富人、土豪,并没收他们的财产以资国用。为了查明他们财产的多寡,薛文杰还经常使用酷刑,拿铜熨斗熨他们的全身,并捶打“犯人”的胸、背,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在这种情况下,被虐杀的富人、土豪比比皆是,而中产以上的家庭大都破产。而建州土豪吴光因为畏惧薛文杰的迫害,竟率众万余人叛逃到南吴。
初,福建中军使薛文杰,性巧佞,璘喜奢侈,文杰以聚使用求媚,璘以为国计使,亲任之。文杰阴求富民之罪,籍没其财,被榜捶者胸背分受,仍以铜斗火熨之。建州土豪吴光入朝,文杰利其财,求其罪,将治之;光怨怒,帅其众且万人叛奔吴。见《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八》。
薛文杰因为敛财有功,得以被晋升为内枢密使。此君就任新职务后,极力劝说王璘打压宗室,结果引发王璘从子王继图的谋反,因此事连坐被杀者多达千余人。不仅如此,薛文杰因为嫉妒枢密使吴英,便在王璘面前百般诋毁、诬陷他,最终导致其被杀。吴英是闽国名将,曾长期管理军政并深得军心,如今一旦被薛文杰谗杀,将士们无不义愤填膺。而这,也为薛文杰最后的惨死埋下伏笔。
就在薛文杰谗杀吴英后没多久,叛将吴光率众进攻建州,并引南吴信州刺史蒋延徽为援,来势相当凶猛。王琳得到奏报后,立刻派大将张彦柔、王延宗率军万余人前去救援建州,然而士兵们却在半路上发生哗变,声称除非把薛文杰交给他们,否则便拒绝前进。
王璘得到奏报后震恐不已,但内心却极不愿抛弃薛文杰,黄太后及皇子王继鹏见状,便向王璘痛哭陈请,让他务必以社稷为重,满足士兵们的要求。王璘无奈,只好把薛文杰交给王继鹏,并用槛车将他囚禁起来,即刻送往前线。福州百姓看到槛车驶过时,纷纷拿砖头瓦块掷击薛文杰,场面异常混乱。
虽然情况对薛文杰很不利,但他却丝毫不以为意,大言不惭地对押解他的官员讲:“我精通占卜之术,刚刚给自己算了一卦,只要能在路上熬过三天,我就不用担心了。”押解官明白他的意思,知道三天后皇帝必然会颁布赦令,彼时再想杀薛文杰已是不可能的事。所以押解官下令日夜兼程,最终在两天时间内便赶到前线。
前线官兵见到囚禁在槛车中的薛文杰后,不约而同地奔向他,顷刻之间便将他乱刃分尸,时在后唐清泰元年(934年)正月。薛文杰被杀后的次日,王璘果然派来使者颁布赦令,结果却发现为时已晚。薛文杰作恶多端,最终落得尸骨无存的下场,实属罪有应得。
延宗军及中涂,士卒不进,曰:“不得薛文杰,不能讨贼。”延宗驰使以闻,国人震恐...文杰出,继鹏伺之于启圣门外,以笏击之仆地,槛车送军前,市人争持瓦砾击之。文杰善术数,自云过三日则无患。部送者闻之,倍道兼行,二日而至,士卒见之踊跃,脔食之;闽主亟遣赦之,不及。引文同上。
史料来源:《旧五代史》、《新五代史》、《资治通鉴》、《十国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