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古代,选妃子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她关系到皇帝血统的纯正性,选妃子,程序复杂,一关一关,环环相扣,对女子的外表,身高体重,谈吐举止,家族背景都有考量,而且入选美女必须是处女,这是
古代皇上选妃子,可是国家的大事。
对普通的女子来说,要想被选入宫中当妃子,那是一道关接着一道关的过,其难度不亚于现在的选美。
一,汉恒帝选皇后
《汉杂事秘辛》一书记载,东汉时期的汉桓帝想立大将军梁商的女儿梁女莹为皇后。那么想法是有了,首先就要派人去考察一下梁女莹是否有符合做皇后的潜质。
汉桓帝特地派女官吴婀去做这件事情。吴婀很荣耀也很认真,先观察梁女莹的外表,从五官到身材,再到走路姿势。吴婀连连点头,觉得梁女莹非常不错,五官端正秀气,身材匀称,步态婀娜,百里挑一。
接着,吴婀让梁女莹进闺房,要其脱衣,裸体再进行详细的检查。这下这位千金小姐不依了,是啊,这不是侮辱人吗?吴婀拿出了杀手锏,她说,自己只是奉命行事,这是圣旨,也是选后的规矩,不想当皇后,可以不脱衣服。”
梁女莹有想法,谁不想当皇后?那就委屈一下自己吧,于是勉强走入闺房,脱衣并进行下一步的检查。吴婀先从梁女莹的双乳开始查起,看大小,看形态,看弹性,又近身闻有无狐臭。甚至还观察了她的肚脐的样子,大小。当然还要看她的三围,胸围,腰围,臀围,是否符合美女的标准。
可以说,对梁女莹的身体各个部位都检查到了,包括腿,手,脚,肤色等。最后还让梁玉莹高喊几声,听听她的声音如何。当然,最后还要进行相关关病史的认真询问,甚至进行更私密的检查。
到此为止,所有的程序走完,都达到优秀才能被招入宫。公元147年6月,梁女莹正式入宫,8月被立为皇后。
汉唐代选妃主要是从功臣勋戚家选。也有民间女子入选,偶然被皇帝看上,比如汉武帝的卫皇后。也可能是地方官员进献给皇上,比如汉景帝的王皇后。
二,明代选妃更严格
明代内廷有“六个局”,由女官掌管,每局下设“四个司”,女官在百人以上,是未来皇上妃子的备胎。
明代一般皇帝要选妃了,就下诏天下停止婚娶,采用严格苛刻的选择的流程。
《明会要》记载,明穆宗朱载垕在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遴选300名13岁至16岁的女孩子进宫,而明世宗朱厚熜则多次征选11岁至16岁的女孩子入宫。
天启元年,朱由校16岁,到了大婚的年龄。先在国内海选出一批年龄在13岁至16岁的女孩,大约5000人。官方发路费,让她们的父母亲自陪送到京城备选。这是一选。
太监们把少女每百人排成一行,身材等,太高的,太矮的,太胖的,太瘦的,凡是不合标准的淘汰掉,大约淘汰掉1000人,剩余4000人。这是二选。
太监们进一步观察五官,嗓音,仪态,欠佳者又被淘汰出局大约2000人,剩余2000人。这是三选。
这次标准更加严格,用尺子细量少女的手足,三围,继续走步,最终留下1000名招入宫中。这是四选。
一般由皇太后负责,有时候皇上亲自出马,通常他们出题,让少女们回答,考察他们的思维,智商,应变能力,最终选出300人。这是五选。
精选下来的300个左右的女子会在宫中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观察。在她们做人处事过程中,看其智力、人品等。最终选出50名特别优秀的女子,成为了朱由校的嫔妃。这是终选。
果然百里挑一,从海选出的5000人中,最后选择了50人。如果考虑海选之前的人数,那就是千里挑一,万里挑一了。
三,清代选妃
清代选妃有详细的史料记载:
每到准备挑选秀女的时候,先由户部奏报皇帝,奉旨允准后,立即行文八旗都统衙门,由八旗的各级基层长官逐层将适龄女子花名册呈报上来,到八旗都统衙门汇总,最后由户部上报皇帝,皇帝决定选阅日期。
乾隆时规定:“引看女子,无论大小官员、兵丁女子,每人赏银一两,以为雇车之需。”
就这样,被初选上来的秀女们抵达京城后,在入宫应选的前一天并排好队。宫中后妃的亲戚列队在最前排,其次是以前被选中,这次复选的女子,最后是新选送的秀女。然后,再按照年龄的大小排序。
古代被选入当妃子的女子需层层把关,只有佼佼者才能胜出。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就像贵妃杨氏一样,一人受宠,哥哥姐姐,母亲等等都是富贵在身。但是一朝被弃,被皇上所恼的话,株连九族也是可能的事情。福兮祸所依!
对古代的女子,如果被选中进宫,用现代的眼光来看,是福还是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