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例子还是不少。
陈胜吴广起义后,命令武臣去进攻赵地,然后哥们就自立为王了。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又派韩广去攻打燕地,好嘛,近墨者黑,韩广也学着武臣自立为燕王。反正,大概从这
这样的例子非常多,只说和中国有关的吧。
比赵佗稍早,楚国将军、楚庄王后裔庄蹻受命远征夜郎国,后秦国攻占楚国黔中郡,隔断归途,他辗转在昆明一带建立古滇国,这应该是最早由远征军建立独立国家的事例。
秦末混战中建立的许多割据政权都是“带领军队打仗然后自成一国”的,不但项羽、刘邦都不例外,而且在他们之前的武臣(赵)、周市/魏咎(魏),在他们之后的彭越(梁)、田广(齐)等等,情况都差不多,在齐、韩甚至还发生过层层独立的闹剧。
汉光武帝刘秀原本是刘玄政权的大司马、萧王,受命北攻王朗后独立,然后以小吞大变成了一个王朝;十六国时的石勒(后赵)、吕光(后涼)、慕容德(南燕),原本分别是前赵、前秦和后燕的部将,“在外打仗”后独立,其中最突出的是吕光,被派带8万军队远征西域,返程时得知前秦在淝水之战中战败,就地在河西滞留,成立了一个新的国家。
五代十国时的吴权原本是唐朝/南汉将领,趁乱世在交州自立,成为南越国王;楚的马殷原本是唐末军阀秦宗权的部将,被打败逃入湖南、江西后几个排名在他之前的将领相继出意外(刘建锋猝死,张佶骑马摔伤大腿,认为不吉利而退缩),他就成了第一代楚王;北汉的刘崇是后汉开国君主刘知远弟弟,因为亲儿子被后周害死而自立;辽代最后一届进士耶律大石在辽灭亡前夕率部西走,后自立为帝在西域建立西辽;金朝部将蒲鲜万奴趁乱在辽东独立,建立过东夏国;蒙古在西方建立的四大汗国和无数小汗国,可以说几乎都是“带兵在外打仗然后自成一国”的例子。
元末原属徐寿辉天完国部将的明玉珍远征四川,得知同僚陈友谅杀死徐寿辉夺位,改国号大汉后与之决裂,建立起割据四川的夏国;清末原属中亚浩罕汗国的军官阿古柏被新疆人金相印招入新疆,遂滞留当地建立“哲德沙尔汗国”,母国被沙俄吞并后仍然苟存,直到被征西的左宗棠军队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