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是否超过《大宅门》不凭嘴一说,从“望闻问切”四门功课,批这两部剧的“作业”,不难定论。
望:看气色格局(剧的一嘎达一块),《大宅门》那是一副大阳面(力气足还高调),且上触
《老中医》是否超过《大宅门》不凭嘴一说,从“望闻问切”四门功课,批这两部剧的“作业”,不难定论。
望:看气色格局(剧的一嘎达一块),《大宅门》那是一副大阳面(力气足还高调),且上触皇族大内,下接贩夫走卒,五行八作三教九流恩怨情仇,格局场面能多大往多大弄,绝对不省钱(比喻)。《老中医》的气色格局就收敛许多,力气含内,人物关系比较单,没有交割跨越几代恩仇的庞大布局。
闻:闻声韵气息(剧的细节配伍),大宅门细致到弄出了人物家族体系,人物关系体系,大背景体系,行业布局体系等等;京韵国粹,以及各类服饰家具把玩物件等等配置都十分考究。《老中医》则简约得多,单就翁泉海去矿区诊病,怎么跟在上海一个打扮似的,头发还是梳理得一丝不苟?外景该戴顶帽子呀,长衫换成短打扮或野外装似乎更贴切,头发面部化妆也应该凌乱和疲倦些。还有斧子抡的两把斧子,能不能设计一番,不用像李逵的那么夸张,起码也得是家传的“宝斧”,可剧里看到的咋跟劈柴斧有点像呢。
问:《大宅门》的来路是从主角娃娃时代交待,直到娶妻纳妾,后代繁衍。亦如一开口,长河一流三千里。《老中医》则小桥流水,涓涓细流,集中表现翁泉海中年到老年这段最成熟时期。
切:从反应中医这门学问的角度,无疑.《老中医》比《大宅门》更切中准脉。翁泉海是大夫面对的一个个不同的病人,他用中医理论和哲学分别医病医心,更见功力。白景琦是药商和“药王”的角色,面对的不是一个个具体病例,所以不可能把中医医病表现得那么活灵活现。
望闻问切之后,《老中医》能否超越《大宅门》,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