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企业低迷,是一种误区!误区的表现是:人们对什么是实体企业理解错误;实体企业正在回归并将以强劲的势头展现出来!
什么是实体企业?实体企业的特点是:具有本值;可循环产生价值。很
这是一个非常宏大的经济话题,要讲清楚,就需要摆事实、论数据、讲道理。
这里只谈谈直观的感觉。
一、“经济低迷”的感觉何来?
如果,我们将目前实体产业的现状定义为“低迷”,那么背后的原因和这几个有关:
一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下的优胜劣汰。
经济结构的转型,就离不开产业结构的转型,产业结构的转型往往对应着消费结构的转型……这就像一个大循环。
在这个转型的过程中,吻合消费大趋势及消费结构转型的实体产业会活得比较好,而那些没有跟上转型步伐的实体企业就会沦落为过剩的、被淘汰的产能。
与此同时的是,我们的产业结构随着技术进步,劳动力等成本上升的倒逼等原因,我们在产业价值链的结构及位置也在不断的上行、升级,而没有跟上这个节奏的在产品技术含量、满足新需求 的竞争力上就会变弱,从而“低迷”。
二是,出口增速放缓,影响实体产业发展。
2018年,我们的出口总值是16.42万亿元,增长7.1%,而2017年的出口增长率是10.8%,也就是说,受美国等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等因素的影响,我们的出口增长率尽管略高于我们GDP6.6%的增速,但是下降得却也比较明显。
这会反过来影响到我们外向型实体产业的活力,并因为它们出口不行就加强内销的应对,而让内销型实体产业增加更大的竞争压力。
三是,消费结构及行为分化,过去传统消费结构及行为之下的实体企业对“低迷”的感觉会变得明显。
我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在2018年已经讲到了10%以下,而社零总额当中的网上零售额的占比却已经由2017年15%的占比上升到了2018年的超过18%——总盘子增长越来越不明显,网上零售额却以远高于线下的速度快速增长,此消彼长,线下的零售、贸易等方面的实体业对经济“低迷”的感觉就会变得更加明显起来。
与此同时的是,尽管这么些年来,我们的居民人均可支配送入基本都跑赢了GDP的增长,但是消费支出中的房屋居住 、教育、医疗支出等方面的占比过高,就会直接的影响到其它实体业的消费景气程度。
二、未来的发展前景与趋势。
实体产业未来的发展前及趋势,一定是要分结构看的,也就会产业发展难易、产业情况好坏,是需要结构性看待的。
1.供大于求的产业,难过。
2.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产业,难过。
3.政策清理中,归属落后产能范畴的,难过。
4.线上下融合慢的,用户分流被别人重组的,难过。
5.破坏性创新产品出现,被替代容易和可能性大的产业,难过。
6.外贸型,出口转内销基础薄弱、不及时的产业,难过。
7.消费分级,被拉入到竞争更激烈、附加值更低 的一端的企业,难过。
……
除了以上等等情况之外,其它的实体产业的未来将会相对乐观很多。
关于趋势上,要着重留意这么几点:
其一,实体产业及其企业数字化、在线化、智能化升级进度快的,将会更加景气,因为商业技术带来的产业及消费领域的革命是有先行者红利的。
其二,消费结构转型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着、引领着经济及产业结构的转型。跟上消费者及终端用户消费行为变化趋势的,比如从线上或者是线下到追求线上下无差别的消费体验,比如从办公、家庭生活等过去相对简单的场景消费需求到最追求无时无处场景消费需求,比如技术及创新性能够引领需求新解决方式的……这些产业企业就会有更大的发展边界。
其三,产业升级进程化快的,阵痛期会短于、少于转型升级慢的。
其四,要关注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的结合。消费零售端正在越来越充分的体现自身在产业价值链中的牛鼻子效应,而数据化、智能化、在线化等相关商业的技术的成熟,更会在这个过程中,对实体产业各环节,无论是实体产业产业链条上上中下游的任一环节,都将在生意逻辑上受到非常重大的影响。
其五,……
对相关感兴趣,关注李政权头条号专业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