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新冠疫苗,不能操之过急,要慎重行事。要十拿九稳方可。因为疫苗也有付作用,搞不好也会出生命危险。相信我们的科学家早已研发出疫苗,并已作了几期实验,但在不保证成功达百分之
国药是在上个月的25号向国家药监局提出了正式的新冠疫苗上市申请,到今天已经整整过去15天了,不出意外的话,到这个月中,也就是12月15号,我们大概率会听到疫苗上市的确切消息,毕竟这也是木已成舟、水到渠成的事。
而相比较于我们的药监局在审批疫苗上市申请中所表现的克制与严谨,国外,就处理的相当大胆了,身为看客,我实在是看不透这到底是好还是不好。让我们看看我们的疫苗处于审批阶段的这半个月,国外发生了什么。
12月2号,英国批准了辉瑞疫苗在英国的使用;
12月4号,俄罗斯启动市民新冠疫苗的接种申请,采取线上申请的方式进行预约;
12月8号,英国一位80岁的老妇人率先接种疫苗,这是英国开展全面接种的首例;
12月8号,马来西亚订购的首批辉瑞疫苗被空运送到,接种提上日程;
12月9号,阿联酋批准中国国药疫苗在阿国使用,准备全民接种;
12月9号,美国的一些城市相继收到联邦政府分配的辉瑞疫苗配额,并且疫苗已到位;
显然,在我们的国药申请上市批准的这段时间,国外已经开始接种了,到底是艺高人胆大。
我们都知道,在全球疫情持续攀升(中国除外),各国新增确诊病例居高不下的情况下,谁的疫苗较早的上市,谁就更有可能在未来的疫苗市场争夺中占得先机,而在国际上拿下更多的疫苗市场份额,除了直接让疫苗背后的研发和生产国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之外,还可以让该国在新冠疫情的治疗这件事上获得足够的话语权,一旦谁有了话语权,谁就可以在未来关于疫情的溯源、传播、爆发的调查中掌握主动权,甚至是把疫苗政zhi化,作为掣肘他国的工具使用,从而间接影响国际形势和地区格局,这种事儿,美国是最有可能干得出来的。
试想,倘若美国真的凭借辉瑞疫苗拿下更多的疫苗供应市场,占据疫苗研发的科技制高点,那么,这对于我们在国际间大国形象的提高,对我们的科技实力的输出(我们好不容易凭借着疫苗研发增长了一些科技自信,毕竟,在此之前,我们的病毒株分离,我们的疫苗的Ⅰ期Ⅱ期和Ⅲ期临床试验一直都是全球领先,这种领先到最后如果被超越了,也是一种自信上的损失),乃至于对我们未来几年的国际关系,甚至是对我们的“一带一路”和当下的华为孟晚舟事情的走向,都是会起到微妙的制衡作用的,这就是大国竞争,牵一发而动全身。
另外一点,在疫情之初,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社会借由我们的“封城”措施,抨击我们的民主和自由,虽然现在来看,当时的封城对我们的疫情防控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的;但是,一旦美方在既没有封城、有没有严格防控的情况下率先拥有疫苗,并占据疫苗出口的较大份额,完成对抗新冠疫情的胜利,到那时,你觉得他们的媒体回过头会怎么看待我们的封城?又会在这件事上怎么大做文章?这是牵扯到制度和民主,还有舆论的。
因此,在这样的时间节点,我们国产的疫苗上市,就承担了更多的政zhi意义,眼下的形势,是宜早不宜迟。
所以,我们的全面接种,指日可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