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后称汉、后蜀;304年-347年)是中国历史上五胡十六国时期之“十六国”之一。公元301年巴氐族领袖李特在蜀地领导西北难民反抗晋朝的统治,303年攻取广汉,领益州牧。304年其子李雄
成(后称汉、后蜀;304年-347年)是中国历史上五胡十六国时期之“十六国”之一。公元301年巴氐族领袖李特在蜀地领导西北难民反抗晋朝的统治,303年攻取广汉,领益州牧。304年其子李雄称成都王,二年后称帝,国号“成”,都成都。338年李寿改国号为“汉”。有今四川东部和云南、贵州一部。347年为东晋桓温所灭。历六主,共四十四年。
其先祖廪君之苗裔,居于巴西宕渠。秦并天下设为黔中郡(治所在今湖南常德)。汉高祖为汉王时,更名为巴郡(治所在今重庆嘉陵江北岸)。汉末,迁于杨车牧,因此也称杨车巴。魏武帝克汉中,李特祖父率部归,封为将军,迁于略阳,北土仍称巴氐。李特父李慕为东羌猎将。
大成景帝始祖李特,字玄休,李慕之子。晋惠帝时为宣威将军,封长乐乡侯。太安元年(302)自称益州牧、都督梁益二州诸军事、大将军、大都督。在位三年(301---303)。败于晋,被斩杀,追尊为景王。
大成秦文王李流,字玄通,景帝第四子。累为东羌校尉、奋威将军、武阳侯。景帝被杀,自领大将军、益州牧。九月,病殁,年五十六岁(248---303)。
大成武帝太宗李雄,字仲俊,景帝第三子,母罗氏。景帝起兵于蜀时,为前将军。景帝死,自称大都督、大将军、益州牧,都于郫城。永兴元年(304)称成都王。三年称帝,国号大成。在位三十年(304---333)。年号为建兴三年(304十月---306六月),晏平五年(306六月---310),玉衡二十三年(311---333)。病死,年六十一岁(273---333),葬安都陵。
大成哀帝李班,字世文,武帝养子。初为平南将军,后为太子。武帝死即位,在位五个月(334)。仍沿用武帝年号玉衡一年(334六月---十月)。为武帝子车骑将军李越所杀,年四十七岁(288---334)。谥为厉太子。
大成帝废主李期,字世运,武帝四子。李班死后即帝位,在位四年(335---338)。年号为玉恒四年(335---338三月)。玉恒四年四月被大将军汉王李寿废为邛都县公,不久自杀,年二十五岁(316---338),谥为幽公。
汉昭文帝中宗李寿,字武考,景帝季弟李骧之子。初为前将军、督巴西军事,迁征东将军。李骧死,迁大将军、大都督、侍中,封扶风公、录尚书事,后封建宁王。武帝死,辅政。李期为汉王,食梁州五郡、领梁州刺史。李期死,即帝位,改国号为汉。在位六年(338---343)。年号为汉兴六年(338四月---343)。八月病死,年四十四岁(300---343)(《十六国春秋别传》为四十岁)。葬安昌陵。
汉帝后主李势,字子仁,昭文帝长子,母李氏。李期时为翊军将军、汉王世子。昭文帝死即位,在位四年(344---347)。年号为太和三年(344---346九月),嘉宁二年(346十月---347六月)。为晋桓温所灭,由晋封为归义侯。汉亡。晋升平五年(361)病死于建康。
汉:汉昭烈帝刘备(161—223),字玄德,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公元221—223年在位。三国时期的军事家、政治家。汉族,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人,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为三国蜀汉国君王。东汉灵帝末年,因起兵讨伐黄巾军有功而登上汉末政治舞台。三顾茅庐始得诸葛亮辅佐。公元二零八年与孙权将周瑜等大胜曹操于赤壁,其后得到荆州五郡,后又夺取益州。夺取汉中击退曹操后,刘备于公元二一九年七月自立为汉中王。公元二二一年,时曹丕已于去年十月逼迫汉献帝禅让皇帝位,时蜀中又传言汉献帝已经遇害,刘备于是于成都武担之南即皇帝位,年号章武。次年伐东吴兵败,损失惨重,退回白帝城。公元二二三年因病崩逝,享年六十三,谥号昭烈帝,后人尊称称刘备为先主。
刘禅(shàn)(207-271),字公嗣,小名阿斗。即蜀汉后主,刘备的长子。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任皇帝。后蜀汉被曹魏所灭,刘禅投降曹魏,被封为安乐公。 公元223-263年在位。刘禅是一名傀儡君主,后匈奴族刘渊称帝,尊刘禅为“汉怀帝”,庙号仁宗。
真正来说四川历史只出现过一位皇帝,他就是李雄。十六国时期的李雄(272-333),字仲隽,是李特的第三子。年轻时以烈气出名,在李特带领流民在四川起义时,李雄积极响应,并在起义军中担任前将军。在李特和李流牺牲后,李雄自称大都督、大将军、益州(今四川)牧、建都郫城。
晋惠帝永兴元年(304),平西将军罗尚派兵攻打李雄,李雄击败罗尚的进攻,占领了成都,僭称成都王,在境内特赦,建年号为建兴。
李雄在位30年。东晋成帝咸和八年(333),李雄患病而死。谥为武帝,庙号太宗。其子李期杀李班自称皇帝。咸康四年(338),李寿杀李期自立,改国号为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