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点菜叫什么

过年了,现在很多人都是在外边的餐馆吃年夜饭。吃饭嘛,肯定要先看菜单。现代的菜单简洁明了,不仅有字,还常常会附上图片,什么小炒黄牛肉、金汤酸菜鱼、毛血旺等等,基本都是一看就知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07 18:45:55

过年了,现在很多人都是在外边的餐馆吃年夜饭。吃饭嘛,肯定要先看菜单。现代的菜单简洁明了,不仅有字,还常常会附上图片,什么小炒黄牛肉、金汤酸菜鱼、毛血旺等等,基本都是一看就知道是什么食物。

不过,要是拿到一份古代的菜单,你很可能就会摸不着头脑、搞不懂菜单上的都是些啥了。不信的话,咱们就挑几样食物看看。

先来几个非常日常的主食。你知道“水引”“玉柱”分别是啥东西吗?听着都很高级对不对?尤其是玉柱,像玉石做的柱子,那怎么说都是又好吃又好看、还很贵吧?其实不是,“水引”是面条,“玉柱”呢,则是包子。

咱们现在常说的“面条”一词,是宋朝才开始逐渐普及的,在那之前,古人都把面条称为“水引”。而“玉柱”呢,是包子在唐宋之间的叫法,它在唐朝以前的叫法可能会让你更意外:唐朝以前,人们都管包子叫“馒头”。

怎么样?是不是挺出乎意料的?接下来咱们再讲两道硬菜:螃蟹和羊肉。螃蟹在古代的别称曾是“无肠公子”,羊肉则被称为“毡根”,宋朝人对“毡根”的爱非常浓厚,据《宋会要辑稿》记载,宋神宗时期,皇宫一年会消耗羊肉43万4463斤,平均下来,光是皇宫,每天就要吃掉十多只羊。

除此之外,瓜果时蔬也各自有很多别称。比如说,咱们现在常吃的西瓜,在古代经常被叫做“青门绿玉房”,而茄子也有个别称,叫“落苏”。关于茄子,还有个故事:据说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国君的孩子跛脚,有人就拿和“瘸子”读音很相近的“茄子”来嘲笑他。后来呢,吴越国的人为了避讳,就干脆给茄子改了个名儿。


现在你肯定已经知道了,古代人会给食物起很多雅致的名称,要是咱们现代人忽然回到古代,很有可能会看不懂他们的菜单、点到意料之外的食物。我有点好奇,你更喜欢食物们的古代名称还是现代名称呢?为什么呀?在留言区跟我说说吧!

古代的小二可不好当,首先会背菜名。随时给客气背出来,因为古时识字率不高,你写出菜单来,客人未必认得。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