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闲聊自然,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提问的很有水准,回答起来有点复杂,而且涉及到生物进化、消化系统构造、无法合成身体必须的物质等方面因素,下面我就这三个方
大家好我是闲聊自然,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提问的很有水准,回答起来有点复杂,而且涉及到生物进化、消化系统构造、无法合成身体必须的物质等方面因素,下面我就这三个方面简单的回答这个问题。
脊椎类动物界的动物大致分为食草、食肉、杂食动物三大类,第一种:常见的牛、马、大象等是食草动物,第二种:老虎、狮子、灰狼等是食肉动物,第三种:狗、浣熊、熊类等是杂食动物;我们人类就是第三种,因此我们人类在生活习性上属于杂食动物;
远古以来,我们人类的祖先在生存进化过程当中,进化出食肉这个属性,众所周知我们人类的祖先一开始跟大多数灵长类动物一样生活在树上,我们的食物大多是果实植物等,伴随着进化,人类祖先逐渐从树上来到地面,地面上的食物大大丰富了我们的食物来源,与别的动物一样我们的祖先,尝试性的捕捉一些小型动物,并将它们纳入自己的食谱,这个尝试不仅满足的生存所需,还加速促进了人类的进化进程。
其实,大多数灵长类动物跟人类一样都是杂食性动物。一开始并不是杂食动物,当初我们人类跟食草动物一样——食素,只不过是从“吃草”变成都吃的动物。
或许有些人有过这样的疑问:食草动物饿死也不吃肉,食肉动物饿死不吃素?
其实,这是有原因的这并不是它们固执,这里就要说说动物的身体构造。
如上图各种动物的消化道示意图,我们可以大致看出得出来,作为食草动物,羊的的肠道最长,人类,猫狗等杂食动物的肠道长度次之,食肉动物—蝙蝠最短。
这是为什么,有什么道理呢?
这就要从动物对食物消化过程说起;由上图我们可以知道食草动物消化道又细又长,盲肠十分发达,肠道自身长度的10~20倍。由于植物含有大量的纤维素难以消化,所以细长的肠道布满突起和皱褶,使植物性食物在缓慢通过的同时得以被最大程度吸收,此时的肠道越长越有利于提高养分的利用率,可以吸收大部分身体所需的养分。
而人类就比较尴尬了,人类的肠道没有食草动物那样的长度以及发达盲肠,因此无法对食物进行足够、有效的吸收,所以就不能像食草动物那样。
综上可知:我们可以知道人类肠道对植物吸收不能达到食草动物那样充分,故而不能摄入足够人体必须氨基酸等营养。
食草动物将食入的植物(植物中蛋白质含量高)进行分解成为身体所需的氨基酸,然后再将对体内有用的氨基酸保留重组为自身有用的蛋白质。食草动物体内也会有蛋白酶可以分解动物的蛋白质,蛋白质被分解成氨基酸,再被食草动物吸收。
氨基酸大致分为必须氨基酸、和非必须氨基酸必须,其中有8种氨基酸,人体不能自己合成,而且这些氨基酸都非常重要,必须通过食物来摄取。此外,人体合成精氨酸、组氨酸的无法满足自身的需要。
综合上面的所说的,我们得知人类并不能像食草动物那样,自给自足利用自身合成所需的氨基酸等必须的物质,因此我们人类无法长期吃素。
你提的这个问题和我回答了”动物有毛,人类为什么不长毛,什么原因?”有点相似,由基因结构平衡,给你聪明的大脑,不给你消化杂草的功能,因为你的智力完全可以解决不去吃草的问题,消化系统与智力相配合,选择疏菜熟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