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四轮车是什么意思 诸葛亮为什么总是坐四轮车

用赵本山小品里的话说,就是:双脚离地了,聪明的智商就占领高地了。当然,这是玩笑话,实际上在正史《三国志》中,并没有十分明确地说诸葛亮在带兵打仗的时候就是坐着四轮车指挥的,这完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2-26 18:43:26

用赵本山小品里的话说,就是:双脚离地了,聪明的智商就占领高地了。

当然,这是玩笑话,实际上在正史《三国志》中,并没有十分明确地说诸葛亮在带兵打仗的时候就是坐着四轮车指挥的,这完全属于《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的杜撰。

历史上坐四轮车指挥打仗的,最著名的有三个人。

一个是春秋时期的孙膑,他是因为被庞涓陷害砍了双足,没办法骑马只能坐轮车指挥;另外两个分别是五胡十六国的谢艾以及五代十国梁国的韦睿。

这三个人除了坐四轮车指挥作战,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打仗胜率都很高,很有可能是罗贯中在写诸葛亮时,借鉴了这三个人的经历,想打造诸葛亮百战百胜的形象吧。

实际上原本作为运输工具的四轮车,不管怎么改造,在战场是使用都不是最优选择,最主要的是它的机动性很差,远远比不过宝马良驹,特别是在撤退跑路的时候,既狼狈又慢,搞不好就会被敌军抓住。

那为什么罗贯中一定要安排诸葛亮坐四轮车指挥打仗呢,应该是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表明诸葛亮奖罚分明的态度。

有人就会说了,四轮车跟奖罚分明有什么关系,又不像是曹操的割发代首。

呵呵,这其中还是有关系的。

诸葛亮的四轮车并不是简单的运输四轮车,它也叫“素舆”,在古代,“素舆”代表着军纪严明的意思,形式意义大于实质意义。

所以,诸葛亮坐着“素舆”指挥战斗,首先传递给士兵一个军纪严明的意思在里面,任何人都要听从诸葛亮的绝对指挥。

第二、表明诸葛亮与士兵共进退。

正是因为四轮车在战场上行动不便,远远比不上战马,甚至还赶不上跑步的速度,诸葛亮却把这个劣势转换成了优势。

诸葛亮就是以此向蜀国的将领、士兵表明,万一打了败仗,你们骑马的、跑步的可以先跑,我就坐着四轮车,在后面给你们殿后。

大家一看,诸葛丞相这么高风亮节,一下子哗啦啦都被感动得流鼻涕流眼泪的,拼了命打仗。

第三、诸葛亮身体差骑马不舒服。

诸葛亮不是武将,常年从事脑力劳动,劳心伤神,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况且骑在马上整天晃来晃去的,脑子被晃晕了也不好思考军国大事。

再说,整天骑马,屁股被马背磨得也震天疼得很。

干脆就直接做四轮车算了,慢是慢了点,但在平路上走的也舒服啊。

第四、表示对对手的轻视和不屑。

别人打仗都是高头大马,手拿武器;诸葛亮偏偏反其道而行之,潇洒自如,羽扇纶巾谈笑间强撸飞灰湮灭。

这不是蔑视是什么。

对手一看,哇哇气得很,可是又没有办法,一打起来又不是诸葛亮的对手。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绝大部分都是坐四轮车指挥打仗,唯一一次从四轮车上起来换成战马,是在与张任对阵时,就是射死了凤雏庞统的张任,曾经放弃了四轮车,骑上马撤退。

轻摇羽扇,胸有万兵!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