鳝鱼汤怎么做好吃 鳝鱼怎么做好吃有营养价值

【简介】
鳝鱼,为合鳃科黄鳝属动物黄鳝的肉。具有益气血,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之功效。主治虚劳,疳积,阳痿,腰痛,腰膝酸软,风寒湿痹,产后淋沥,久痢脓血,痔瘘,臁疮。

【性味归经】
味甘,性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06 16:20:52

【简介】

鳝鱼,为合鳃科黄鳝属动物黄鳝的肉。具有益气血,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之功效。主治虚劳,疳积,阳痿,腰痛,腰膝酸软,风寒湿痹,产后淋沥,久痢脓血,痔瘘,臁疮。

【性味归经】

味甘,性温。归肝、脾、肾经。

【医学记载】

1、《别录》:"主补中益血,疗沈唇。"

2、《千金·食治》:"主少气吸吸,足不能立地。"

3、孟诜:"补五藏,逐十二风邪。治风湿。"


4、《本草拾遗》:"主湿痹气,补虚损,妇人产后淋沥,血气不调,羸瘦,止血,除腹中冷气肠鸣。"

5、《本草衍义补遗》:"善补气。"


6、《滇南本草》:"治痨伤,添精益髓,壮筋骨。"

7、《本草蒙筌》:"去狐臭。"

8、《纲目》:"专贴一切冷漏、痔瘘、臁疮。"

9、《本草汇》:"治痢疾。


【食疗功效】

黄鳝有补血、补气、消炎、消毒、除风湿等功效,民间用以入药,可治疗虚劳咳嗽、湿热身痒、肠风痔漏、耳聋等症。黄鳝头煅灰,空腹温酒送服,能治妇女乳核硬痛。其骨入药,兼治臁疮,疗效颇显著。其血滴入耳中,能治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滴入鼻中可治鼻衄(鼻出血);特别是外用时能治口眼歪斜,颜面神经麻痹。

1、用于气血不足,体倦乏力,心悸气短,头晕眼花。同猪瘦肉、黄芪等煮熟后,饮汤食肉。

2、用于治疗久痢、便血或内痔出血。焙干研末,加红糖调味服。或煮熟、调味,食肉饮汤。

3、用于久患风湿,肢体酸痛,腰脚无力。可与杜仲、桑寄生、五加皮配伍,煎汤服。

【食疗方】

1、治虚痨咳嗽,黄鳝250g,冬虫夏草3g。煮汤食用。(《常见药用动物》)


2、增气力,熊筋、虎骨、当归、人参等分。为末,酒蒸大鳝鱼,取肉捣烂为丸,每日空腹酒下两许。(《本经逢原》大力丸)


3、治小儿疳积,鳝鱼3条(切碎),香薷10g。炖服。(《常

见药用动物》)


4、治肾虚性腰痛,黄鳝250g(切碎),猪肉100g。同蒸熟后食用。(《常见药用动物》)

北芪黄鳝汤

材料黄鳝1斤,北芪20克,姜适量,盐适量

做法 1.将鳝鱼去骨汆水,切段入锅加水,加入北芪,姜片煮开,文火煮1小时加盐调味就行了。

2.好了,一锅好汤,呵呵。

黄鳝排骨粉丝汤

调味料:生抽:1/2汤匙 生粉:1/2汤匙 胡椒粉:1/4汤匙 油:2汤匙 麻油:1/4汤匙 盐:适量粉丝:1扎排骨:200克黄鳝:500克葱:1条香菜:1棵姜:2片水:5碗

做法 1. 排骨洗净,汆水捞起;

2. 煮沸煲里的清水,放入排骨,小火煲一个小时;

3. 买黄鳝时请师傅剖好,不起骨,洗净;用热水淋烫, 用刀背刮去表皮的“滑潺”,切段;用1/2汤匙生抽、1/2汤匙生粉、1/4汤匙胡椒粉和少许盐腌好;

4. 粉丝用清水浸泡至软;

5. 葱和香菜洗净,葱切末,香菜切段;

6. 热锅放两汤匙油,炒香姜片和葱末,加入粉丝炒匀,下1汤匙料酒,倒入煲好的排骨汤,煮开后放黄鳝,再煮约8分钟,下麻油和适量盐调味,撒上香菜段即可品尝。

鳝鱼辣汤

主料:鳝鱼200克

做法 1.锅中放入鸡汤,鳝鱼汤各1碗;

2.烧开后放入鳝鱼丝、鸡丝、面筋条,加入酱油、醋、葱、姜、盐;

3.烧好后倒入鸡蛋成花,加入水淀粉勾芡;

4.开锅后盛入碗中,加上胡椒粉、味精、麻油即成。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