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误读的词语 人民日报150个易读错的词语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比如,很多人都不会正确发“反省”音,读成fansheng。正确的读音是fanxing。我以前的老师就几十年如一日这样误读,我不敢指出。
再比如安徽的“六安”,估计很多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07 23:57:22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比如,很多人都不会正确发“反省”音,读成fansheng。正确的读音是fanxing。我以前的老师就几十年如一日这样误读,我不敢指出。

再比如安徽的“六安”,估计很多当地人都要读成liuan吧。实际上应念luan(不是乱哈)。

还有一个类似的例子。敢说绝大多数人不认得这个字:嫑。此字读biao,西南官话中“不要”的意思,实际上是不要二字连读的结果,不要——嫑。很多人不会写这个字,用同音字“表”替代,是没文化的表现,呵呵。

我也没文化,碰巧知道它,而已。

以下为2018年1月23日凌晨补充:

说起经常被误读的字,我突然想起陈寅恪先生大名中的这个“恪”字。关于这个字究竟读什么音,好几代“无问西东”的“清华人”争论了几十年,到今天也没有定论。

有一种说法是,清华人都念que,四声,跟雀字同音同调。理由是陈先生老家方言就是这样念的,陈先生也这样念,因此这个字即便在国语中也得念que!它在其他所有场合都念ke,又能怎么样,反正用在陈寅恪先生身上,就必须念que;即便全世界的人都念chenyinke,我们清华人还是要念chenyinque!

牛逼啊牛逼!但清华人的牛逼没有我的一位前同事牛逼——他曾经多次向我宣布,所有人——包括一代又一代的清华人——都念错了。这个字既不念ke,也不念que,陈先生本人唯一认可的读音是quo!

Quo这个读音,普通话中是没有的。但是这个可能真是陈先生家乡方言中最准确的读音,因为它其实就是普通话“雀”在不少南方地区方言中的发音。

但是有人曾就此问题当面请教过陈先生,陈先生告诉他“恪”应读“ke”音;又问“为什么大家都叫你寅que或者寅quo,你却不予以纠正呢?”陈先生笑着反问:“有这个必要吗?”

这其实说明了一个问题:陈寅恪先生本人并不主张全国人民——甚至仅仅是清华人——为了他一个人而专门规定一个字的读音。他当然很清楚自己的名字在老家被唤作“yinquo”(不是yinque),但用国语念,还是读ke为好。

我这可不是打诳语,此说是有书为证的——《陈寅恪集·书信集》中收录了一封陈先生于1940年致牛津大学的英文亲笔信,内容如下:

Dear Sir

I beg to inform you that I intend to sail for England from Hong Kong at the beginning of August. I hope that I may reach Oxford in September. Please make the necessary arrangement for my lodging in the college.

with kind regards

Yours sincerely Tschen Yin koh

看清楚没有,Tschen Yin koh,这个 koh,读音就类似国语中的ke。

看来,清华人事事都无问西东想当然,也不完全对。

关注巨蟹朱达志,心有灵犀一点通。

1.发酵(jiào),这个字,好多好多人都会说发xiào,老师也会说错。

2.友谊(yì)有时,我们会说成友yí。

3.潜(qián)滋暗长,不是qiǎn滋暗长,不是多音字!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