莴笋烂心叶病害图

莴笋心叶腐烂是什么病,如何防治?这是一桩案情相对简单的案子,作案病菌作案后留下的痕迹就是莴笋心叶的腐烂。我们不妨把这“莴笋心叶的腐烂”看成是一种危害莴笋的病菌危害莴笋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16 01:39:04

莴笋心叶腐烂是什么病,如何防治?这是一桩案情相对简单的案子,作案病菌作案后留下的痕迹就是莴笋心叶的腐烂。我们不妨把这“莴笋心叶的腐烂”看成是一种危害莴笋的病菌危害莴笋后留下的“DNA”检材。通过比对,我们就可以揪出哪个侵染为害莴笋的元凶——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胡萝卜软腐致病变种。就是这个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胡萝卜软腐致病变种侵染了莴笋,使莴笋羅患了软腐病,并因此发生了心叶腐烂。

首先,我们看一看莴笋软腐病的症状

莴笋被致病菌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胡萝卜软腐致病变种侵染后,一般在食用肉质茎形成期开始发病。发病后不同的莴笋植株,可能会表现出两种不同的症状。

一种由外叶感病开始向内扩展,首先在外叶叶柄的基部与根茎的交界处显症,开始是水渍状,外叶晴天中午萎蔫,早、晚或阴天时还能够恢复常态。病情发展几天后,莴笋的外叶就会被害成平贴地面,不再也无法恢复。此时,整株莴笋的外叶已经全部瘫倒在地面上,外露的是莴笋幼嫩的心叶。而莴笋的叶柄、茎基部、心髓组织已经变褐腐烂,充满白色和黄褐色粘稠液,可闻出恶臭味。

另一种症状就是像题主所说的一样,莴笋的感病植株首先是心叶腐烂,由内向外扩展。病菌从莴笋叶子的心基部侵入,引起莴笋发病。发病初期,莴笋植株生长正常,心叶逐渐向外腐烂发展,充满恶臭的黄色粘稠液,病株易倒折。

其次,我们了解一下莴笋软腐病的发生规律

侵染莴笋导致莴笋软腐病的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胡萝卜软腐致病变种,菌体短杆状,体长1——2×0.5——0.7微米,灰白色,不透明。病菌可以生存的温度范围是4——39℃,最适宜25——30℃。在土壤和莴笋植株的病残体上越冬,借助雨水、灌溉水、带菌农家肥以及田间为害莴笋的昆虫等进行传播。经由莴笋的伤口以及气孔、水孔等自然孔口侵入。一般10月中旬到11月下旬为病害的高发流行期。阴雨高湿易发病,虫害严重、施肥不当、播种过早、管理粗放、低洼地及连作地块会加重病害。

最后,我们说一说莴笋软腐病的防治方法

▪农业措施。提早翻耕整地,可以改进土壤性状。提高肥力、地温,能够促进土壤中病残体的腐解。采用垄作或高畦栽培,有利于排水防涝,发病轻。幼苗期缺水、缺肥,长势不良,后期多雨,容易使叶柄上产生自然裂口,可以通过施足底肥,早追肥,看天浇水等措施予以规避。日常管理时结合防病增施磷酸二氢钾、硼肥等叶面肥,提高莴笋植株的抗病性,防治效果较显著。

▪轮作与选择品种。重病地区或重病地块,与禾本科作物实行2——3年轮作。播种时选择抗病品种,并根据品种特性、地方性气候条件和灌溉条件等,掌握播种适期。

▪药剂防治。定植后,喷施用硫酸铜、生石灰和水按1:1:300配制的波尔多液,提早预防,7——10天1次,连用2——3次。发病初期,选用1000万单位的新植霉素40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30%绿得保悬浮剂4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0%百菌通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30%氧化铜悬浮剂800倍液,或30%氧氯化铜悬浮剂800倍液喷雾,10天左右1次,按照防治效果决定使用次数。采收前10天,停止用药。

以上就是关于题主“莴笋心叶腐烂是什么病?如何防治”的回答。如有什么疑问和不同见解,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们共同讨论。关注我的头条号“乡村萤火虫”,每天分享不一样的“三农”知识。谢谢大家的阅读和点赞支持!

莴笋心叶腐烂应该是天气造成的一种生理病害。往往伴随着空气湿度大,雨水太多,特别是栽植密度大点的更容易发生。要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在种植的时候要深沟高厢,密度根据当年气候气象条件确定。在未发病之前根据天气情况合理施用保护性杀菌剂代森锰锌预防,看天气合理施用几次就可以避免心叶腐烂。此病可防不可制!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