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炒面”,还真有印象,在我们这个地方,过去使用地瓜面(生地瓜切成片晒干打成面),放在锅中炒制,看着简单,就是不停地翻炒,其实技术含量不小,火力大小的掌控,尤其是炒制的程度,全凭经
说起“炒面”,还真有印象,在我们这个地方,过去使用地瓜面(生地瓜切成片晒干打成面),
放在锅中炒制,看着简单,就是不停地翻炒,其实技术含量不小,火力大小的掌控,尤其是炒制的程度,全凭经验。炒轻了,难以生发出浓厚的香味,炒过了,就会带来一股苦味,甚至不能食用。炒制好了,用热水调制,吃起来浓香扑鼻还带有淡淡的甜味(有人喜欢加糖,但地瓜干做的炒面不加糖就有甜味)。
现在,还有人自己炒制炒面,不过,用的原料变成了小麦。工艺上也有不同,是先炒好再粉碎。
这说起来,与藏族的“炒面”——糌粑,制作方法差不多,只是糌粑用的是青稞。并且,糌粑是藏族的主食。原因是青藏高原的大气压较低,大家知道,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减小而升高。因此,我们平时说的水的沸点100℃,到青藏高原上就80℃~90℃水就沸腾了。而液体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利用我们平时蒸煮的方法,在青藏高原上根本就煮不熟饭菜。用锅炒制,青稞直接从过吸热,就不难炒熟。然后磨成面粉,用酥油茶调制就可食用。
提到炒面,不能不提到抗美援朝,英雄的志愿军战士,就是靠一把炒面一口雪,战胜了武装到牙齿的美国侵略者。
炒面可以用植物油炒,也可以用动物油炒,可以加盐炒成咸味,也可以加糖炒成甜味,又干又香,早晨上班前或者晚上吃宵夜,用开水冲上一碗炒面,香喷喷,美滋滋,老幼皆宜。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