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茶?简单说来有3点:
一、看人选茶
你得先看为谁选,买来自己喝,还是送朋友同事?再根据个人体质特征、口味偏好、季节变化以及目的(即时品饮或收藏),确定茶叶大类(绿茶、黄茶、白
如何选茶?简单说来有3点:
一、看人选茶
你得先看为谁选,买来自己喝,还是送朋友同事?再根据个人体质特征、口味偏好、季节变化以及目的(即时品饮或收藏),确定茶叶大类(绿茶、黄茶、白茶、青茶、红茶、黑茶)。茶叶好不好,合适与否,既要考虑口感,也要考虑体感。
虽说品茶更多是为了陶冶身心,但精神层面的愉悦必须以身体健康为前提。毕竟茶有“寒、凉、温、热”之分,如果喝多了寒凉的茶,肠胃受不了,身体也会有明显的反应,出现如胃泛酸、肚子发凉、拉肚子、腰酸背胀等不适感。
不说别的茶,咱就以广西(梧州)六堡茶为例:
传统工艺六堡茶因为只经过“堆闷”,而没有经过渥堆发酵,所以发酵程度较轻,新茶的茶性凉,饮用后能起到清热、解毒、泻火等功效,所以适合热性体质的茶友。
现代工艺六堡茶发酵程度相对要高一些,茶性温,饮用后有温中、补虚、祛寒的作用,适合寒性体质的茶友。
二、看茶选茶
1.读懂茶品编号
茶品编号往往包含着很多信息(如茶品对应的厂家、年份、等级、批次,有的甚至还可以知道香型)。
2.分清不同厂家的品牌
不同厂家的制茶工艺水平、产品风格、价格体系都不太相同。所以在选茶之前,最好预先对各个厂家的发展历史以及它们各自的“经典作品”稍作了解。
个人经验:
大厂工艺水平较成熟、产品丰富,可选择范围广;
小厂工艺也在不断提高,产品具有独特性,能找到不少精品;
品茶应尽量做到客观与包容,不应片面的追求某个厂家或者某款产品。
天下不缺好茶,缺的是发现好茶的耐心。
3.选茶也需“望闻问切”
说再多理论,最终都要通过实践去检验。茶叶是用来喝的,这是最起码的的目的。因此,选茶一定要看茶叶的品质是否好。判断一款好茶,除了要看外形、香气、口感、汤色、韵味等,要求更高的,还要看这些因素是否能做到和谐统一。
因此需自己试过茶样,从茶叶的外形(条索、色泽、整碎、净度)、内质(香气、汤色、滋味、叶底)进行品评。新手期,不懂专业术语不要紧,凭自己最真实的感官反应去判断。
还是以六堡茶为例,香气强调纯正度、强弱度和持久度,看其有无不好的气味(如:异杂味、水味、闷味、粗青味、酸味等);而滋味的审评,则看其纯正度、浓强度、醇和度、饱满度等,是否存在异杂味,如酸、馊等缺陷。
无论从感性的角度,还是从理性的专业角度来评判,好茶,总有相通之处。好茶总会使品茗者愉悦,无论口感,还是体感。因为,茶友喝到好的茶时,自然会赞不绝口;好的茶,身体也会“说话”。
三、“好茶终须伯乐,伯乐方能识好茶”
每个茶人都是从“新手”过来的,如果你决定踏入茶圈,那就多利用平时的琐碎时间,学习一些茶叶知识,多喝多对比,形成并不断修正自己理性的认知:
1. 阅读交流,拓宽茶叶知识
多阅读茶相关的书籍、在线阅读文章,拓宽知识面,梳理茶叶陈化的脉络。并经常拿自己的茶品和周围资深茶友一起分享,多听他人的看法,追求客观的评价。
2. 纵横对比,建立认知标杆
例如学习了解六堡茶,需要学会纵向(按时间)对比:选有代表性的茶品,作为标杆,跟踪其转化到不同年份的情况,形成从干茶、汤色、滋味、体感等方面变化的客观认知标准。
其次,还要学会横向(按种类)对比:选不同厂家、工艺、形态或是风格的六堡茶,从原料、工艺和仓储等维度相互对比,并结合纵向的时间维度,观察茶品在不同年份的品质特点及后期转化情况,总结归纳,逐步建立系统认知。这样有助于你判断茶的陈化潜力。
关注“六堡茶微刊”或者私信我们,了解更多茶叶知识!
直接农户!没有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