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嘛”改成“什么”,你就可以听懂80%的天津话;把“什么”说成“嘛”,你就有40%像天津话了。会听,应该是三个月左右,会说,则需要三年,而完全让人觉得你就是天津人,则不可能。
1,“嘛
把“嘛”改成“什么”,你就可以听懂80%的天津话;把“什么”说成“嘛”,你就有40%像天津话了。会听,应该是三个月左右,会说,则需要三年,而完全让人觉得你就是天津人,则不可能。
1,“嘛”。天津话里面,“嘛”字普遍使用。比如嘛味、嘛价、干嘛等等。
另外还有一个字是格,意思是好玩,还有一个字是倍,意思是很。如果这两个字连起来,“倍格”,估计大部分南方人不懂什么意思。我努力学了三十年,这两个字发音很难掌握,最后说成是败格,天津人就反而听不懂我的意思。
2,“g”。我是南方人。拼音里面有“g”没有“g”既听不清楚,也说不清楚。比如我姓程,但让我说起来,就说成了陈。别人问我姓,我会说,不要欺负人,这两个字,南方人分不清楚,于是,房间里充满了欢乐的气氛。其他的,就是大名鼎鼎的津和京了,真的说不清楚。
3,“h”。上面说的是前鼻音和后鼻音。另外高难度的是卷舌音。就是怎么区分c和ch,怎么区分s和sh。我们南方人真的说不清楚。刚刚到北方时,人家喜欢听我说话,意思是“舌头短”。自然,我觉得北方人“舌头长”。
因此,强烈怀疑高考时靠孩子的拼音,南方人吃了大亏。
4,意思延伸。一个两个字还能对付,努力想想就能明白。要是意思被延伸,那就十分困惑了。比如一次跟团旅游,两个老太太十分亲密,张姐,一起去搭嗤搭嗤。于是,老姐俩手拉手进了厕所。大巴车开了以后我问大娘。你们天津人吃饭结束时总会说把剩余的饭菜搭嗤搭嗤,那么,凭什么上厕所也说搭嗤搭嗤?大家哈哈大笑。
打消这个念头,想都别想,学,是学不会的。天津话但凡说的有点跑调,本地人立马听得出来你不是本地人,学不好听着还有点恶心,像蔡明,不能仔细听,仔细听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