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补驱寒的食物 温补去寒食物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但也能让不少人心生疑虑:三伏天明明高温潮湿,火气旺盛,为什么还要驱寒?寒从何起?寒从何来?
按照传统祖国医学的解释:夏天暑热蒸腾,阳气向上向外散发,身体内里却阳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04 23:15:04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但也能让不少人心生疑虑:三伏天明明高温潮湿,火气旺盛,为什么还要驱寒?寒从何起?寒从何来?

按照传统祖国医学的解释:夏天暑热蒸腾,阳气向上向外散发,身体内里却阳热虚少,容易生冷生寒。加上人们夏天喜食冷饮冷食“叹”空调,更容易损伤脾胃阳气,造成身体外热内冷,寒气淤积的现象。因此夏天尤其是最热的三伏天,既应当解暑下火,也要驱寒补阳,双管齐下,内外兼治,才能达到阴阳平衡的效果。

那么,我们都有哪些三伏天驱寒养阳的小妙招呢?

其实,我们的祖先在世世代代的繁衍生息中,已经摸索出一套又一套驱寒养阳的好方法,比如艾灸、三伏贴、姜水泡脚、拔罐、茶饮等等。这里我们重点唠叨唠叨姜这种价廉物美、经济实惠、功效可靠的神奇生物。



姜都有哪些能耐?

我们都听过这些民间谚语: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家中有姜,小病不慌;饭不香,吃生姜;早吃三片姜赛过喝参汤……这说明姜这种生物还是小有能耐的嘛。

姜的主要能耐是具有温中散寒祛湿止咳的功效,通俗来讲,就是可以驱寒养胃,健脾开胃,提神消暑,杀菌止泻,降温去湿,适量食用可以缓解炎炎夏日带来的疲劳、厌食、心烦、失眠、腹胀、腹痛等症状,特别适合下面这些小伙伴:

夏天口味不开的人,老是闷在空调房的人,手脚冰凉的人,有老胃病的人,有老寒腿的人,得了风寒感冒的人,容易晕车的人……

姜又有哪些“软肋”?

姜这么有能耐,但也不是想吃就吃,什么时候都能吃,什么人都能吃的哦。话说吃姜,那也是有禁忌的,粗略罗列几条:

• 烂姜不可吃。腐烂的生姜会产生一种叫黄樟素的毒物,它能使肝细胞变性。 烂姜虽说不烂味,但还是扔掉为好

• 有内热症状的人要慎用,比如那些有手脚心发热、眩晕耳鸣、口臭、便秘、黄痰、脱发症状的人,最好少吃性质温热的生姜,避免火上加油

• 有风热感冒的人不可食,传统的红糖姜水只适合风寒感冒之后的畏寒、发冷,其他类型的感冒不适用

• 一年之中,吃姜的最好季节是夏季,秋季干燥不宜;一天之中,吃姜的最好时段是早餐,晚餐不宜

• 每次只吃两三片,多吃怕上火

生姜有哪些吃法?

醋泡姜

首届国医大师、著名脾胃大家、百岁老中医路志正十分推崇这一吃法,自己已经坚持了四十多年,至今耳聪目明,头脑清晰,每周还能坚持出诊看病。

做法:

• 生姜切片

• 姜片放入罐子,倒入米醋或陈醋

• 醋倒满,没过生姜 • 罐口包裹一小块保鲜膜

• 盖紧盖子。

• 冰箱冷藏一个星期

食用方法:

每天2-4片,早晨吃最好,长期食用效果最好。

泡生姜

就是四川泡菜的做法,姜洗净沥干水扔进泡菜坛子,约一周后泡好。夹几块泡姜出来,拌上红油,是一道极好的佐餐小菜。

姜的吃法实在是太多太多了,这里只是抛了块砖,目的是想勾出你们的玉。小伙伴们,你们都有哪些适合于三伏季的“吃姜大法”呢?

1、多吃苦味食物

苦味食物不仅清热,还能解热祛暑、消除疲劳。所以,大暑时节,适当吃点苦瓜、苦菜、苦荞麦等苦味食物,不仅让湿热之邪对你敬而远之,还可预防中暑,可谓一举两得。

2、增加清热解暑、健脾利湿食物的摄入

绿豆汤(脾胃虚寒及体质虚弱者少食)是我国民间传统的解暑食物,此外,荷叶、西瓜、莲子、冬瓜等也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暑作用。扁豆、薏仁则具有很好的健脾作用,是脾虚患者的夏日食疗佳品。

3、益气养阴的食物不可少

大暑天气酷热,出汗较多,容易耗气伤阴,此时,人们常常是“无病三分虚”。因此,除了及时补水,还应常吃一些益气养阴且清淡的食物以增强体质,如山药、大枣、海参、鸡蛋、牛奶、蜂蜜、莲藕、木耳、豆浆、百合粥、菊花粥等。

4、蛋白质供给需充足

大暑气温较高,人体新陈代谢增快,能量消耗大,因此蛋白质的供应必须酌量增加,建议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应在100克—120克左右。植物蛋白可以从豆制品中获得,动物蛋白除了奶制品外,还可从鸡肉、鸭肉、瘦猪肉、鸽肉等平性或凉性的肉制品中获取。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