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为什么需要心灵鸡汤 表达社会现实的心灵鸡汤

我先表明我的态度:我不喜欢心灵鸡汤。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提出一个问题:
心灵鸡汤生存土壤是什么?
换句话说,就是为什么存在心灵鸡汤这种东西?
心灵鸡汤,按字面含义就是抚慰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14 02:05:58

我先表明我的态度:我不喜欢心灵鸡汤。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提出一个问题:

心灵鸡汤生存土壤是什么?

换句话说,就是为什么存在心灵鸡汤这种东西?

心灵鸡汤,按字面含义就是抚慰心灵的安慰。

那么,在鸡汤盛行的年代,为什么有如此多的人需要心理安慰,我先举几个小例子:

1.A学习成绩一般,但是好胜心强,总想着有没有一种独特的,只有自己才知道的方法,能够轻松学习,确定好成绩。

所以,他打开某乎、某吧、某瓣、某书等等搜索“如何能快速提高成绩、如何一个月内成为英语牛人、如何在考研前一个月复习考上985……”

这种现象不少见吧,几乎所有的有关学习的软件上都有这种寻捷径的课程。

2.B大学毕业,入职某企业,自命不凡,轻视基础工作。总想着做成一次大事件,成为众人焦点,万人仰慕的对象。

因此,他在某度搜索“职场上如何一鸣惊人、工作遇到挫折如何优雅地应对、怎样升职加薪,走上人生巅峰、如何和身边小白相处……”

职场鸡汤广受欢迎,成为各种“大师”的摇钱树。

3.C情感不顺,遭遇渣男,痛不欲生。

向各类情感类公众号寻求帮助,“情感专家”横空出世,广撒鸡汤安抚众人。不明真相的群众将自己的遭遇与砖家论点对号入座,得出结论,心灵鸡汤就是好喝,就是有用。

以上几乎就是心灵鸡汤的主体受众,这些人在学习、工作、情感上遇到挫折,想到的不是与同事、朋友、家人、老师沟通,反而转向素不相识的各类砖家。

你想想,送到嘴边的肉,不吃,真的对不起自己。各类砖家想尽一切,套用西方经济学、历史学、哲学、自然科学、心理学,将鸡汤包装成包治百病的良药。

如果这些鸡汤有用,那么国家还要宪法,还要制度做什么?一碗鸡汤不就药到病除,和谐社会不就自然形成了?

走投无路的人最好骗,你有自己的规划,自己的理想,哪有时间看什么心灵鸡汤,工作学习的成就感自会让你心满意足。

看了这些,你还觉得心灵鸡汤是好东西?



纯属个人看法,不喜勿喷。

所有的心灵鸡汤都是在回避事物本质根源,以现象替代逻辑,因果错乱,似是而非,教人自我麻醉,把消极接受现实的懦弱伪装成乐观面对不幸的豁达,目的就是鼓励你认命不要抗争,或者在狗屎一样的生活遭遇中喷点香水自我陶醉。

头条大神说的,转过来让更多人看到!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