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流传着这么一句,关于24气节农谚: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这句话要讲的意思就是说,在小暑那时的天气还不算热,只有到了大暑,这才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而三伏的第一伏又叫做初伏(头
农村流传着这么一句,关于24气节农谚: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这句话要讲的意思就是说,在小暑那时的天气还不算热,只有到了大暑,这才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而三伏的第一伏又叫做初伏(头伏)。
刚好今天7月16日,就是今年的初伏天,那么农村对于这初伏,有哪些讲究呢?下面我来给大家讲解下。
今年初伏从今天开始算,到25号结束,整整有10天的时间。在初伏这一天,因为每个地方的饮食习俗是不一样的,吃的讲究也不同。北方吃面食的农村,会在这一天吃饺子。有人可能会不明白,在这么热的天气,大家都食欲不振,哪里吃的下饺子?其实这里面有两个讲究。
第一个是吃饺子就醋,越吃越有。醋是酸的,能起到开胃的作用,古人认为冬养三九,夏养三伏。在三伏的时候人因为天气闷热,晚上休息也就不好,天热也容易耗掉身体的的气。这时大家又都没有什么胃口,但人是铁饭是钢。身体消耗大休息又不好,不进补是不行的。因此在初伏时要吃个就醋的开胃饺子,而饺子在以前农村时,可是一个家庭过年才能吃到的。
第二个讲究,也就讨个好兆头,饺子看起来像元宝一样,看起来很讨喜。而过了三伏天,就要迎来秋收的季节。这时候吃个饺子,也就期待在秋收的时候,今年能有个好的收成。
饺子,是北方那一带喜欢面食的农村,会在初伏时吃的,南方也有他们的独特初伏吃的讲究。像是我家,我父亲今天早上,7点的时候就把家中的一只老鸭杀了,准备中午煲个冬瓜老鸭汤。
至于为何要吃老鸭汤?是因为在中医上讲到,三伏天耗气伤津,这时候的饮食,要吃些能防暑降温的食物。而冬瓜老鸭汤,在农村一直就是讲,这道汤具有健脾化湿、祛暑除热的作用,因此是三伏天很多农村家庭,都会煲的一道汤。
这个讲究和伏字有关,在以前古代伏这个字,也象征着降伏的意思。那时候还有句农村俗话,叫七月中,腊月半,阎王不请自己到。
很多年轻的人,以为这句话说的是,和七月半的中元节有关,其实并不是。这句讲的,冬养三九,夏养三伏。
七月中,就是指三伏天,在这季节,人容易犯上古人讲的六邪(也就是六气)。六邪是根据24节的变化,人容易犯上风、寒、暑、湿、燥、热这六邪,而三伏天就是容易中暑邪,也就是我们现在讲的有人中暑了。
夏养除了吃,还要休息。因此,在农村会在三伏天到来的时候,要求家里的人,都尽量不要外出办事,在家闭目养神就行了,这就是所谓的夏藏。
不过这个行为肯定是不行的,南方这边已经开始收花生了。你要是因为天气太热,害怕中暑,就躲在家里避伏,不去田间收割花生,那这季花生就没有收成了。
因此天气再热,农民们也只能顶着中暑的风险,去收割花生。
对于三伏天的入伏,你们当地有哪些讲究?
头伏饺子末伏面。以前曰子穷,找个借口改善一下生活罢了!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