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的名字由何而来 姑苏古镇是哪里

漫长岁月,苏州名字几经变迁,从4000年前的古干国到3000年前的句吴(勾吴),再到吴、阖闾大城、吴县、会稽、泰德、吴州、吴郡、平江、隆平、苏 州,还有吴城、吴都、吴大城、阖闾、姑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07 04:22:24

漫长岁月,苏州名字几经变迁,从4000年前的古干国到3000年前的句吴(勾吴),再到吴、阖闾大城、吴县、会稽、泰德、吴州、吴郡、平江、隆平、苏 州,还有吴城、吴都、吴大城、阖闾、姑苏、吴门、东吴、吴中、吴下、东楚、长洲、茂苑、吴宫、吴苑、苏台、苏郡、中吴、阊门、金阊、苏城等别称。这其中, 最常用的名称当然是“苏州”,而第一别称则莫过于“姑苏”。  “姑苏”一词到现在至少已叫响2400年: 市地方志办副主任陈其弟介绍,目前能见的最早文字记载是《国语》,这部典籍的《吴语》篇记载:“入其郛,焚其姑苏”,说的是越国攻入吴国,焚烧了姑苏台; 《越语》篇也提到了“姑苏”一词。《国语》是战国(公元前476—前221年)初期一些熟悉各国历史的人,根据当时周朝王室和各诸侯国的史料,经过整理加 工汇编而成。陈其弟认为,地名的形成应该早于文字记载,因此“姑苏”一词实际出现的时间应该更早。  “苏州”一词不过1400多年历史:到隋朝开皇九年(589年),隋军平定陈朝,当时的“吴州”改名“苏州”。  金阊的历史2100多年: 得名于金阊亭。据作家郑凤鸣考证后认为,金阊亭在阊门外上塘街普安桥附近,这座亭子与西汉时的苏州人朱买臣有关,是其手下为谢罪而建,至今有2100多年 历史。金阊后来也一度成为苏州的别称。民国时期在阊门南面开辟金门,后来又出现了“金阊镇”这一地名。1955年起,阊门、金门一带开始被称为金阊区 (1966年—1979年曾更名为延安区)。  平江的历史1037年: 地方志专家林锡旦介绍,根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北宋开宝八年(975年)已有“平江节度使”的称号,这样算来,“平江”一词到现在有1037年历史,起 初的意思是“平定江南”。到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升苏州为平江府,于是“平江”成为苏州的正式名称,南宋时期所刻苏州城区地图起名为《平江图》。元 朝苏州改称平江路,明初又改称苏州府,“平江”一词使用频率下降。不过清朝又出现了一条道路叫平江路。1955年,平江路所在的区取名为平江区(1966 年—1979年曾更名为东风区)。  沧浪的历史不到1000年:作为苏州的地名,时间不到1000年。北宋诗人苏舜钦庆历五年(1045年)买下一块废园,修筑了一座亭子,取名沧浪亭。1955年,沧浪亭所在的区起名为沧浪区(1966年—1979年曾更名为红旗区)。  历史上,吴江大部分区域原为吴县辖境。据《吴江县志》:“吴江之名自晋唐时有之。其曰:吴江者以江属吴县故也,分置县者遂取其名。”




苏州名称由来

相传商代末年,周君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和幼子季历。季历有子昌,古公亶父认为昌有兴王业的才能,想把君位传给季历再传于昌。泰伯、仲雍了解了这一意图后,为尊重父意,避让君位而逃避到当时被称为荆蛮之地的江南。并随乡入俗,自行“断发文身”。表示他们已是荆蛮之人,而不能再回去继位了。

他们的这一义行,以及他们带来的周族先进的文化和农业生产技术,受到了当地居民的拥护,在梅里(今无锡县梅村)泰伯被拥立为君长,国号为“匀吴”(匀吴的“匀”是荆蛮语的发声词,无实际意义,匀吴即吴。由于笔误,匀吴也被误写为勾吴)。

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下令伍子胥督造水陆双棋盘格局的城池,自此,苏州的地理位置沿革致今。公元前522年,秦始皇在吴都城设会稽郡、吴县,自此,当时的苏州称为吴县,或有时称为吴州。公元589年,隋改吴州为苏州(以苏州城西姑苏山得名,苏州的名称始此。另姑苏山由吴王阖闾建姑苏台得名,现山上仍有遗迹)。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