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说,我自己就开牛肉面,也给很多兰州大品牌做咨询策划,也算这个行业内的人吧!
这个问题看似有趣,其实很有深意的,有必要多唠叨几句,可以探讨、不喜勿喷、同时希望那些站在外面的
首先说,我自己就开牛肉面,也给很多兰州大品牌做咨询策划,也算这个行业内的人吧!
这个问题看似有趣,其实很有深意的,有必要多唠叨几句,可以探讨、不喜勿喷、同时希望那些站在外面的非专业行家,兰州人讲的画家的妈妈们,用脑子理性看,你吃一辈子面,也做不出一碗牛肉面。为啥这么说,就是因为兰州人实在太爱牛肉面了,爱得都不理性,不能说不好、不能允许外地人做、更不认为天下还有更好吃的牛肉面,全民皆是行家,以至于都不承认兰州牛肉面的正确官方称乎:中国兰州牛肉拉面。
正是这一切导致兰州牛肉面整体产业的落后和发展后劲不足,相关从业人员少,讨论的人遍布街头巷尾。而走出去的兰州品牌和店名都不及全国牛肉面总数的十分之一。而在这个几百亿的产业中,更是连零头都不足。
回答题主的问题,希望也能对大家是个启迪。
首先兰州牛肉面的特色是拉面的特色,这个不用多说,是兰州人都知道。其次是加工和售卖形式,兰州人都能说个头头是道。的确,这是我国传统面食当中唯一一个可以媲美洋快餐并走向世界的面食产品。
但是,我们都口味就一定适合全世界吗?不一定吧!
我们的牛肉面真的是天下最好吃的吗?也不一定吧?!
正是:天外有天 人外有人!
甘肃虽然是包括牛肉面、担担面、拉条、行面、拌面等面食的发源地,但其实牛肉面在国内就有很多其他种类,比如重庆、台湾、香港、福建、广东,以及日韩、东南亚、欧洲、美洲等地都有当地特色的牛肉面。各地的特点口味不同,但都适合当地人都胃口。而从汤头、营养、配方、工艺来说,兰州牛肉面并不占优势。兰州牛肉面的绝对优势是从加工到销售、以及口味普遍接受的快餐模式,也就是说小店面能产生大流量的特征。这也是为什么有很多投资商看准兰州牛肉面的主要原因。
从这个角度来说,外地牛肉面基本没有竞争的优势。特别到兰州,外地一碗面才做出来,我们已经吃了几碗了。而且加工成本远高于兰州牛肉面,可是在兰州想卖出超过牛肉面几倍的价格几乎是不可能了!
其次,其实兰州牛肉面也有很多无奈,因为属于兰州民生食品,价格一直牵动百姓神经。所以你看街上一碗西红柿鸡蛋面能买到十二,而兰州牛肉面相比之下,就显得便宜了。当然这也是其他牛肉面无法在兰州取得竞争优势的核心。
同时,当任何一种牛肉面进入兰州,兰州人都会以自己习惯的口味来评价其他牛肉面,即便其他牛肉面真的更好吃。这就是餐饮习惯问题!要改变需要很长很长时间。举例,我小时候大概八十年代初,家里有亲戚在南方,就经常带螃蟹、虾、田螺之类的回来吃。当时邻居们都说你们家有肉不吃吃虫虫子。而三十年后,中秋节吃螃蟹已然成为兰州人的标配。但是想想,投资商能等得住不?
在外地,兰州本土牛肉面除了面对邻省的竞争,还需要面对其他地域的牛肉面的竞争。说实话,出去以后的牛肉面就显得过于单薄,总是显得很低调。好像抬不上桌面。其实这是从业者的问题,不是牛肉面的问题。因为我们太多的从业者只把牛肉面当赚钱的工具,不把它当作事业、更固守老旧思想、没有发展和周边产品补充。(别提兰州小吃,到了外地兰州小吃个个都跟主食似的,而且排斥借鉴好东西)特别是很多从业者的狭隘民族主义,让兰州牛肉面错过了发展的黄金期。
在反观兰州牛肉面和台湾、日本等牛肉面,我们的店面形式、卫生程度、服务态度、装修风格,也是这几年在部分大众牛肉面品牌的推动下才开始提升。大家想想很多传统品牌有多少把客人当回事、尊重起来的呢?再想想你说的加州牛肉面、味千拉面,你是不是坐进去以后是种享受,有种用餐的愉悦感。
时代在进步,人民需要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提高,蹲着吃不再是特色,脏乱差也不再是传统。互相尊重,才是品牌和价值的体现、是生意长久的核心。
有点跑题,说到底,其实外地品牌进入兰州是早晚的事,只是需要更好的融入兰州的面食习惯。真心的讲,不管美国加州的李先生牛肉面、还是台湾的眷村牛肉面、或是川味牛肉面,到兰州只要价格不超过兰州牛肉面2、3元钱,年轻人很快就会转移阵地。其他人只要吃过就不会排斥,毕竟如今这个物质丰富的年代,已经不是能不能吃上、吃饱的时代了,好吃不贵才是硬道理。
2001年,我在北京工作,中关村有一家美国加州牛肉面,然后倒闭了[抠鼻][抠鼻]现在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