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水的时候挑水,砍柴的时候砍柴 砍柴的时候想着挑水

(原创)小时候在家里挑水上山砍柴,那根本谈不上苦差事。我小时候的苦差事莫过于背公粮、统购到粮站去了。
我生长在一个贫穷的小山村,那时到公社都不通公路,更不要说我们村社了。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05 15:42:40

(原创)小时候在家里挑水上山砍柴,那根本谈不上苦差事。我小时候的苦差事莫过于背公粮、统购到粮站去了。

我生长在一个贫穷的小山村,那时到公社都不通公路,更不要说我们村社了。每年完公粮统购要靠人工背到三十里外的国家粮站去交,那可是一项政治任务。无论当年生产队的粮食收成如何,所下达的公粮统购任务是不能减少一分一粒的。

据说公粮与统购相比,不是很多,多的是统购。公粮交给粮站,粮站是不给钱的(后来才知道那叫农业税),统购是按粮站收粮时评定的等级给钱。当时的说法是交公粮,卖统购。

交公粮、卖统购,一年分上年、下年两次。是在小春收割后和大春(稻谷)收割后,晒干车尽后选择颗粮饱满,颜色金黄的粮食粮站才会收购,质量稍差点不仅评不上等级,而且不会收购。所以,在队长的督促下,全是选好的粮食,争取到粮站评上甲等。等到公粮统购交完,生产队剩下的粮食才给社员分配,当然也所剩无几了。

由于路途较远,几万斤的公粮统购背到粮站去卖,要上下一座大山,然后才是平路,那的确是一件苦差事,谁也不愿意多背。于是生产队把任务分到各户。可怜那时我们全家母亲年岁己大,只有我这个十四、五岁的“壮劳力”来承担分下来的任务。

到了那个季节,每天晚上,拿着口袋,背着背架(我们山区背柴用的工具,配上一个叫“打杵”的工具,便于走十几米歇一歇)到晒场上去装粮食,为第二天天不亮背着去卖做准备。

第二天,天还未亮,母亲就起床把饭做好了,因为是特繁重的体力活。母亲总是千方百计地做一顿难得吃到的干饭,并配上舍不得吃的青菜做成的咸菜,有时还特意用一个鸡蛋,烧点蛋汤为辛苦的儿子改善生活。

吃完早饭,天刚蒙蒙亮,背着百斤重的粮食,随着交粮大军出发了。

走在队伍前边的是那些力气大的壮年人,走一段路大约十几二十米,便用打杵杵在地上,上面衬着背架,大喊一声“”,歇一歇。那“嗨”声,真是惊天地,泣鬼神,仿佛要把全身的重负减轻一大半似的。随着队伍的前行来到了要翻越的大山,渐渐地掉队了,全身一百斤的负重压在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身上,有如说走,不如说在爬。大家到了山顶,便有一块平地,可以放下背架,坐下休息一会,可待他们休息结束,我才爬到山顶,于是失去了放下背架休息一会的机会了。

原以为下山容易,可沒想到,下山更加难受。重压压在肩上,两只不听话的脚一直打闪,发抖。就这样一步一步地挨到粮站,走在前面的已经过完称了,就等着我这个掉队的粮包。

交完粮食,两脚己痛得十分难受,肚子也饿得前胸搭后背,直不起腰来。又拖着双脚往回家的路上一步一步地挨,不知走了多久总算到家了,还得装出一幅无所谓的样子,以免母亲看见难受。

交公粮统购的苦难远远没有诉完,限于篇幅到此打住。比起现在的农民,真是幸福。不但不交粮食,国家还给种粮户现金补贴,这真该感谢党和政府。自古以来,谁会给农民白白地补贴而不收一粒粮食?

以上便是我对十四、五岁交公粮统购这份苦差事的回忆,一个未成年儿童的心酸史。看到现在十四、五岁的孩子,还在父母怀里撒娇呢,我却要肩负百斤粮食走三十多里山路,想起来真是后怕。不知世上还有沒有更加的辛酸和苦辣!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严冬里穿着单衣修铁路,北风怒号,反而热汗淋淋的,干得乐哈哈,因为虽然很吃苦受累,但能吃上大锅菜和白面馍。

上小学和初中时,上午上课,下午劳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割青草喂牛,担茅肥到山坡地,大家都在学大寨,干点活也是光荣的。学习了知识,锻练了体魄。

三夏大忙,三秋大忙,又收又种,男女老少齐上阵的劳动场面壮观而活跃,放假的我们,拾麦穗、捡麦粒,晒小麦,捡干净上缴爱国公粮,小小年纪爱祖国,心里无比快乐。掰玉米,割大豆,挥汗如雨,劳动光荣乐哈哈。

夜晚油灯闪闪亮,写作业,读小说,冬夜长,虽没电灯和空调,陋室书香惠及我。用功学习,长大了报效祖国。

粗茶淡饭吃得香,学习雷锋好事做,也有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但想想红军长征两万五的艰难险阻,想想军人边疆哨所的艰苦和奉献,这就知足了。王进喜,董存瑞,王杰,黄继光,焦裕禄是我们的好榜样,我们小小的年龄、白白的心灵非常珍惜拥有的生活,懂得节俭和感恩,快乐的成长着!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