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崇洋媚外不是人的本性。在漫长的中世纪,中国曾经长时间的领先世界,只是到了清朝晚期,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以后,中国才开始落伍、被动挨打。所以,至少在清代和明朝中期
首先,崇洋媚外不是人的本性。在漫长的中世纪,中国曾经长时间的领先世界,只是到了清朝晚期,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以后,中国才开始落伍、被动挨打。所以,至少在清代和明朝中期以前,世界都是在向中国学习,崇洋媚外现象,是在中国近代落伍以后出现的。
其次,崇洋媚外最初是一种自卑心理和恐惧意识,即崇拜西方的先进技术,恐惧西方的坚船利炮。在西方列强用野蛮的武力敲开清朝闭关锁国的大门以后,晚清的统治阶级以至北洋军阀政府从蔑视西方的“奇技淫巧”,到在洋人的坚船利炮面前闻风丧胆,被迫签订一个又一个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到了蒋家王朝统治时期,面对日本法西斯的疯狂侵华战争,畏敌如虎,从逼迫张学良的东北军不抵抗放弃东三省,到《何梅协定》放弃华北,再到淞沪战败,上海、南京、武汉相继陷落,长江流域大部沦陷,直到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前,蒋介石政府始终不敢对日宣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不仅汪精卫集团公开投敌当了汉奸。而且,投降论弥漫国民党政府的上层,始终试图与日本暗中谈判媾和。由上可见,从晚清政府,到北洋军阀和国民党政府,恐洋、崇洋总体表现为制度性、集团性、系统性行为。
即使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坚持全面抗战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也有极少数崇洋媚外现象。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整风运动中就曾批评我党极个别知识分子干部“言必称希腊”,“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的媚外思想。
综上所述,崇洋媚外现象,是产生于中国近代以来的一种消极投降主义和汉奸卖国思想、行为。
再次,改革开放以来在极少数公知中泛滥的崇洋媚外现象,由恐洋、崇洋演变为一种系统性的理论。主要表现为主张全盘西化,从政治、经济制度和体制,到文化意识形态,一切照抄、照搬、照转西方,特别是美国,将美国的政治、经济制度、意识形态和所谓的“普世价值”,视为“民主灯塔”,完美无缺。而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视为“原罪”,必须彻底推翻,实行美国式的“宪政改造”。至此,在中国公知中泛滥的崇洋媚外思想,已经演变成他们的政治信仰和政治追求。
最后,中国近代以来产生的崇洋媚外现象,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从惧怕洋人,到投降主义,再到信仰追求,其实质都是投降主义和卖国汉奸行为。但是,这种堕落的思想和行为,毕竟只是少数民族败类,不能将其归结为人的本性。
毛主席讲的好,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传承的精华要发掘,国外的优势要学习,可现今社会太偏激,为了利益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将尽废除,一味的追求西化,是民族之不幸,国民之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