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的年代,“忆苦思甜”是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
还记得那是1972年,当时在都江堰一家兵工厂子弟学校读小学,一天下午全校师生和工厂职工一千余人早早
那是“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的年代,“忆苦思甜”是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
还记得那是1972年,当时在都江堰一家兵工厂子弟学校读小学,一天下午全校师生和工厂职工一千余人早早地在工厂大礼堂静候着,等着报告人的到来。
工厂安排了最好的一辆小轿车伏尔加去大邑县接来报告人,那是一位五十多岁,在刘文彩家当过奶妈的贫农大妈。人家走下小轿车,看见掌声雷动的场面,就不断向大家挥手致意,那整个胸前挂满了领袖像章。人家已经是久经沙场,报告作了上百场了。咱也是第一次听其说到地主家有水牢、地牢,大斗进、小斗出什么的。
晚上忆苦思甜饭,肯定得吃,居家的就自己准备盆子去单位职工食堂打,放在外面几个大桶,自己舀,端回去吃,那是用麦麸加了面粉,还有野菜,煮出来的,估计味精没有少放,口感还不错,第二天,同学们走在上学路上,都在议论,昨天那个忆苦饭好吃,大概也是为照顾我们这些小学生们吧,去舀过两次的,还不少。
不过,可苦了那些单身青工,基本上都是那两年招进厂的,二十岁左右,属于标准的“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一代人,都是来自成都市及周边县上,那时候政审很严,一般人进不了兵工厂工作。任务是每人吃一个糠窝窝头,那实在难咽,这可是政治任务,党委决定,只要吃下去,马上奖励一小碗红烧肉。
看看,那时候,吃忆苦思甜饭也是稍微可以变通一下的,都知道四川这边本来就是天府之国,解放前,除非灾荒年,真正长年靠吃糠咽菜维持生计的并不多。
忆苦思甜的时代过去快五十年了,但是,历史是不应该被忘记的!
1970年我中专毕业进工厂的笫一天,中午按排我们吃什么忆苦饭,说不要忘了穷苦人民的生活!食堂将白菜萝卜参和一点白米煮了饭,不放盐,不放油,煮得半生不熟,我们十来个同学硬着头皮吃!我请工人师傅去食堂买了碗红烧肉偷偷参和进去,吃光了!但给人出卖了,我受到批评,说我没阶级感情![偷笑][偷笑][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