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时自然界之规律变化也,,人与自然协调统一,人之精气也顺应四时而变化。阳是指精气的生长状态,阴是指精气的收藏状态。春夏养阳是顺应自然养精气之生长,秋冬养阴
中医是人体宇宙观。春夏温度上升,阴阳是相对的,外面越热下面越寒,人身感应,尤其北方,大气大开大合,突然升温人会困乏无力,东南风木火之气,疏泄之气,一旦起风体质不好的人身感应无力虚弱,需要睡觉。,因为睡则生火气,虚人得五行受大气影响最大。到了秋冬阳气下降,西北风金水之气动,则封藏之力巨大,阴血亏虚的感应,人身下部得根,火力充足,阴血不足不能以水配火,则肝木疏泄过度,尿清尿多。肝木就是颗树,喜欢温暖滋润的环境。所以秋冬要养阴,以水配火,而不是用凉药灭火。
从原理上来讲是顺应自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顺应了四时,充分吸纳补全,才能最大程度地做到对人体有益。每一步是后一步的基石,比如,春日的阳护好了,夏日才能长得旺盛。而冬日阴盛,一些东西还要靠夏日养的阳护着。基本的取暖的火烧的不够旺,也是要出问题的。
其次,夏天其实是很容易损阳的,冰激凌,空调,都会对阳造成影响,秋冬的燥邪等也会损伤人体内的阴,所以要养着。而且阴阳相克,违背时令违背自然去补与其相反的东西,反而会损伤原有的,只会得不偿失。还有就是,不要以为阴阳是可以相互抵消的,至少在这方面不是,阴损和过分的阳会同样产生伤害。
春季是天地间阳气萌芽生长的时节,万物欣欣向荣。夏季是天地间阳气发展壮大的时节。自然界万物旺盛壮美。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道也。”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四时阴阳的变化是万物生命的根本,所以我们须在春夏季保养阳气以适应生长的需要,在秋冬季保养阴气以适应收藏的需要。
顺从了生命发展的根本规律。就能与万物一样,在生,长,收,藏的生命过程中运动发展。如果有违这个规律,就会杀伐自己的生命力,破坏真元之气。通晓这些就可谓懂得了养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