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母草和艾叶在中药中都是治病的良药,治疗疾病的方面有所不同。针灸时用艾叶,越陈越好,孟子说“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艾叶在养生中较为常用,艾叶虽小,养生价高。至于两者的区别
益母草和艾叶在中药中都是治病的良药,治疗疾病的方面有所不同。针灸时用艾叶,越陈越好,孟子说“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艾叶在养生中较为常用,艾叶虽小,养生价高。至于两者的区别,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辨别两者。
点击关注大顺,了解更多的农村中药材。
益母草
艾叶和益母草的植物来源不同
首先我们从植物的形态中入手来认识艾叶和益母草。从植物学的划分来说,益母草来源于唇形科益母草属植物,一般生长在土坡,益母草茎直立,四菱形,花最有特点,类似于人的唇形,花冠的有粉红至淡淡的紫色,在杂草中相当显眼小时候我们还常摘益母草去卖钱。
益母草干品
艾叶又被称作香艾,艾蒿,菊科蒿属艾叶植物,艾叶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很浓郁的香气。叶上面被灰白色的短绒毛,下面有灰白色的网状之中性的小绒毛。艾叶在稚嫩的时候,是我们制作艾叶粑粑重要的原料。
艾叶
艾叶和益母草的功效的不同
益母草具有活血祛瘀,调经消水的作用,是妇科方面的常用药。益母草可以单独成方,益母草膏就是其中一种,在农村老人们就经常用于益母草来调理妇女的月经不调的痛经崩漏等方面。
益母草
益母草还有利尿消肿,收缩子宫的功作用,妇女产后恶露不尽,老人们就用益母草与鸡肉一起煮,调理产后瘀血腹痛,帮助子宫收缩止血,排除淤血。
艾叶的应用很广泛,每到端午之际,人们喜欢用艾叶挂于房门上辟邪,在我们那喜欢用艾叶加上石菖蒲挂上去,大人小孩都配带有艾叶和石菖蒲制成的小香囊。
艾叶
《本草纲目》记载“艾叶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有回阳,理气血,除湿寒,止血安胎的功效,常用于针灸,故又被称为医草。”艾叶可全草入药,具有温经散寒,安胎的功效,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经痛,腹痛,流产,子宫流血等方面。
艾叶
艾叶本身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这香味具有驱虫的作用,在古时候,人们常用艾叶当做蚊香来驱蚊,夏天在房屋里面点一把艾叶。艾叶像陈皮一样越陈越好,用艾叶去除尽茎枝,将叶子捶成绒,制成艾条,临床上常用来艾灸。
艾条
比较益母草和艾叶,在生活当中我们应用艾叶的方面更多,冬天我们喜欢用艾叶泡脚,如果您需要艾叶在治疗疾病请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觉得本文不错,别忘了点赞,收藏加关注,大顺分享农村中药知识。(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益母草与艾叶在中医属于同一类的药物,但是在养生方面各有特长。
益母草与艾叶在中医都属于温经止血类的药物。
艾叶出自中医经典《名医别录》,它的功效是温经止血,散寒止痛。
益母草出自于我国中医经典《神农本草经》具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的作用。
两者最大的不同是,艾叶的药性温性而益母草的药性偏寒。
当然中医治疗还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通过君臣佐使一起使用,效果才更好。只有很少的情况下才单味药使用,因此不建议单药使用。例如在中医经典《妇人良方》之中:艾叶与荷叶、生地黄等药物一起使用。中医经典《金匮要略》中将艾叶与阿胶,芍药,沾地黄等同时使用。在中医经典《傅青主女科》之中将益母草与当归,芍药,乳香等同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