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迷途
互联网时代的特征是碎片化及去中心化,信息大量的被制造-传播,许倬云先生说得好,这是个被化妆了的时代。
抖音有无数的美食视频,真是“大师遍地走,段子随便抖”。细细想
川菜迷途
互联网时代的特征是碎片化及去中心化,信息大量的被制造-传播,许倬云先生说得好,这是个被化妆了的时代。
抖音有无数的美食视频,真是“大师遍地走,段子随便抖”。细细想想,文化的快餐化必然导致“手艺的退化”,而又必须通过表面的“所谓”来掩饰。其实都是早年餐饮业赚钱太容易,粤风吹得太猛,川菜从业者丧失了本心而已。
“料理”一词原于日本,在中国被称为“烹饪”或“烹调”。两者在语境上还是有区别,“烹者火也”,说明中国烹饪主要指“用火的鼎中之术”,而“料理”无“用火”之意。所以,用川式料理作为推广行销,纯粹“脱裤子放屁”,在日本国内有用此语作为区别于日料不会错。但在中囯用“川菜料理”者,是即无文化、又不读书的唯利是图者,不讲也罢……中国人把办丧事叫“料理”,日本人把烹调叫“料理”。
在成都宽窄巷子吃过一次私房菜,开饭时先摆了十六个异性碟子,全是小菜,服务员一阵摆兵布阵,变魔术一样,小碟子组合成各种阵型。然后开始上热菜,分餐,松茸鳄鱼肉,每人分一口,还没尝到味道就没了。好不容易上米饭了,没有菜下饭了,找服务员点个回锅肉,不好意思,人家说没有,每天只有规定的食材。最后人均几百块,半饥半饱悻悻地走人了。
这就是所谓的匠心、高端,让你吃不饱,尝味道也只能每人一口!现在饭馆时髦装逼所谓的:川菜料理、分子菜、意境菜什么的?[捂脸]
说实话,我不懂。
我只知道,菜就是吃的,江湖菜,家常菜,传承菜,新派菜,都是吃的。如果一道菜,不仅好看,又好吃,而且营养价值高,香气扑鼻,这道菜就是成功满分的菜。
川菜料理,分子菜,意境菜,就是换了个名字,借鉴意大利,法国,日本菜的花样,给人很装逼的感觉,实际上,本质已经脱离了川菜的俗中显雅,雅中带趣,趣中有味,人人都能做,人人味不同的百味人生菜的精髓。
太平洋战争时期,杜立特轰炸东京,成都名厨做了一个菜叫“轰炸东京”,得到一时好评,其内涵没有脱离川菜家常菜的做法,也流传了下来。这点倒是可以让这些分子菜,意境菜的川菜料理好好学习。
这些人,实际连川菜的精髓没学到,又到国外溜达一圈,回来整的不论不类的菜,说川菜吧,有点川味,说泊来品菜吧,人家也不同意,所以就另起炉灶,重新取个名字,给个噱头好赚大钱而已。老百姓吃不起,上等人也不屑一顾,就像马季的相声,宇宙牌香烟,给那些个自以为喝了点洋墨水装逼人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