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蒜曾经算是“小火”了一阵,但是好像尽管不少商家在卖力的炒作宣传,不过黑蒜并没有被“捧上神坛”。可见在经过了“藏獒热”、“虫草热”等等炒作大局的洗礼了之后,我们老百姓
黑蒜曾经算是“小火”了一阵,但是好像尽管不少商家在卖力的炒作宣传,不过黑蒜并没有被“捧上神坛”。可见在经过了“藏獒热”、“虫草热”等等炒作大局的洗礼了之后,我们老百姓可以比较冷静的对待这些被一时“热炒”的事物了。
在黑蒜的介绍中,很多时候我们都能看到“发酵”这个字样,在一般人们的认知中发酵得到的东西好像都是更好的、更有营养的东西。比如馒头是通过发酵之后蒸出来的、酸奶是通过牛奶发酵得到的、火腿是通过发酵得到的,这些生活中“发酵得到好东西”的例子,就让我们对于发酵得来的食物天然的很有好感,所以一些商家也就开始利用起这一点来。
发酵的定义就是:我们人类借助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来制备这个微生物菌体本身、或者它的代谢产物、次级代谢产物的过程。
而黑蒜的制作过程一般温度可以高达60到70度左右,在这样高温之下我们一般发酵所利用的有益微生物是没办法增殖的,微生物都不工作了,自然也就不存在什么发酵了。
通过发酵得到的食物更好吸收、更有营养也主要是因为有微生物参与这个过程,所以黑蒜的宣传中“发酵”的说法其实就是一种混淆视听,利用人们对于发酵食物一贯的好感来进行营销。
那么通过上述描述,大家应该能理智的看待黑蒜这个想红没红起来的“神奇食物”了,接下来我们就可以聊聊黑蒜的营养和“功效”了。(这个“功效”为什么有引号,懂的人应该懂。)
首先有一点我们需要承认,那就是食用同样重量的黑蒜和大蒜相比较的话,吃黑蒜确实有些营养物质的摄入量都要比普通的鲜大蒜高一些,但其实这也并不算是什么特别神奇的事情。
为什么说这样好像有点前后矛盾一样的话呢?因为鲜大蒜在制成黑蒜之后会流失掉差不多30%左右的水分。如果吃同样的重量,一种含水分多一种含水分少,可不就含水分少的营养物质含量更高了嘛。
在黑蒜的这个制作过程确实也会使得它的一些微量成分增加或者活性增强,比如在实验数据中黑蒜的多酚类物质增多3到5倍,整体抗氧化性也会有比较大的提升,排除水分流失导致的干物质比例提升之外,长时间的高温导致的“非酶褐变”也会使得这些微量物质的含量有所提升。于是在动物实验中或者体外细胞实验中黑蒜具有一定的调节血脂、抗炎症等作用,但是需要注意这是“动物实验”和“体外细胞实验”,并不代表人吃下去之后就会有同样的“功效”。而且在黑蒜的制作过程中也不只是光有营养物质含量提高,例如维生素C这种比较敏感的营养成分基本就被破坏殆尽了,所以有得必有失嘛。
而且黑蒜的制作工艺并不是多么繁复,成本也是不高的,一般零售价格也就在每斤20到40元左右。所以如果是对于这个不仅没有大蒜辛辣刺激口味,反而有点软糯带甜的滋味有兴趣,适量的吃一点尝个新鲜也是挺好的,但是指望吃这个来治病就不靠谱了。如果家里有一些本来就热衷于“保健食品”的老人家,可一定要劝住了,黑蒜本身也有大蒜的杀菌能力,经常吃、大量吃对于正常的肠道环境来说也未必是好事,毕竟大蒜杀菌这种事情是不会辨别哪个是有益菌哪个是有害菌的。
综上所述,大蒜具备的营养成分基本就等于是黑蒜的营养成分,只不过黑蒜的制作过程流失了大量的水分,所以等于是把大蒜给“浓缩”了一下。至于“功效”这个事情嘛,从营养层面来说黑蒜算是一个有所“加强版”的大蒜吧,至于一些被宣传的“功效”,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目前都没有可靠的相关证明,基本上只停留在动物实验的程度。
总而言之黑蒜算是一种风格柔和、比较有特色的食物,大家出于好奇、喜欢这个滋味完全可以买来吃,但是为了“治病”、“功效”的话,还是要考虑清楚。
黑蒜(black garlic),又名发酵黑蒜,是用新鲜生蒜,带皮在发酵箱里发酵90-120 天后制成的食品,能够保留生大蒜原有成份,并且黑蒜中的微量元素含量较高,味道酸甜,无蒜味。
黑蒜超高的营养价值以及“甜、软、糯”的口感正逐渐被人们认识和认可,正逐步走向百姓生活。食后无蒜臭,具有抗氧化、抗酸化的功效,对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癌等疾病亦有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