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粥是哪里的风俗 腊八节除了吃腊八粥还有什么风俗

腊八喝杂豆粥是古来风俗,因为这一天是释迦牟尼成道之日,又称为节。节一般都带有纪念喜庆之意。可在我们豫南流传至今的含意,是与节相背的。真实的腊八是与穷困苦难相连的,具体包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04 03:59:51

腊八喝杂豆粥是古来风俗,因为这一天是释迦牟尼成道之日,又称为节。节一般都带有纪念喜庆之意。可在我们豫南流传至今的含意,是与节相背的。真实的腊八是与穷困苦难相连的,具体包含饥荒、荒年、荒春。

饥荒就是常为没有吃的喝的饥饿而慌张,其中腊八粥就不是为了纪念喜庆。而是进入腊月,一年的收成存储已很紧张,加上冬季寒冷,缺吃少喝是穷人最难过的时候。为了节约,考虑又没重活,不管稀稠每天只吃两顿饭。而腊八这天,是通过扫缸底,七拼八凑熬顿粥解饥。荒年,是大人发愁过年。因平日没有食物饱腑,只有向富户赊借。为了躲避富户要账,穷人都有早贴对联风俗。因为古时有种不成文的规矩,过年贴上对联就不兴再要账了。所以,本该二十八贴画花,即农励二十八贴对联哩,二十三四都贴上了。荒春,是指春上上年的存粮早吃完,新粮食又没成熟,穷人吃的更是作难。为了节济春荒,一般都在上年秋季冬播时,选择些豌豆、火麦早熟品种播种,以便荒春接济接嘴。因沒吃挨饿怕惯了的穷人,为了期盼来年有个好收成,我们还有个腊八祭祖烧香祭祀风俗。即每到每年腊八,都到祖坟烧纸上供,乞求保佑来年五谷丰登。砍枣树喂饭风俗,即在枣树杆上老皮处用刀砍些条壮口子,涂摸上粥饭,说能来年大枣丰收。除此还有出嫁姑娘不能在腊八这天在娘家吃饭风俗,借口是怕影响婆家受穷“不兴”。实际是,因家里穷孩子多,怕给争嘴吃而应对的借口,也是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岐视。

我是什夫,若有不同,评论区交流。

我现在在武汉,这边腊八节好些没有什么习惯,吃粥也没有太大印象了;

以前在北京,腊八节,吃腊八粥,做腊八蒜

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佛粥”、“大家饭”等,是一种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的粥;喝腊八粥的习俗来源于佛教。

腊八蒜,用醋腌制的蒜,成品颜色翠绿,口味偏酸、微辣。因多在腊月初八进行腌制,故称“腊八蒜”。

按照老讲究儿,腊八蒜应该是腊八这天泡上,到了破五的时候,配上各色的饺子食用。腊八蒜即是用醋泡的蒜,用紫皮蒜和米醋,把蒜瓣的老皮去掉,浸入米醋中,装入小坛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直到蒜变成绿色。

腊八蒜是个好东西,但很多人可能不习惯这个味道;

适度吃点腊八蒜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远离感冒困扰。此外,节假日人们的聚餐活动较多,吃点腊八蒜还可以防止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