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很多地区都吃煎饼,要说最正宗的当属沂蒙山地区。煎饼,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传统的煎饼制作需要几种工具:石磨,鏊子、煎丕和柴火。
首先,用石磨把小麦、
煎饼,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传统的煎饼制作需要几种工具:石磨,鏊子、煎丕和柴火。
首先,用石磨把小麦、玉米和谷物的混合物加水磨成面糊。
然后,把鏊子烧热,用勺子舀一勺面糊倒在鏊子上。鏊子,是一种烙饼的器具,铸铁做成,圆形中心稍凸,有三条腿,在底下烧麦秸。鏊子最早出现于唐朝,唐代张鷟在《朝野佥载》里写有“熟鏊上猢狲”一话。猢狲,是面糊的别称,就是把面糊摊在烧热的鏊子上。
接着,用煎丕把面糊沿着一个方向在鏊子上摊匀。待煎饼烙熟后,整张从鏊子上揭起来,叠放在一起。
早在公元年681年,我国就从西北地区引入大葱种植,这也是章丘大葱的起源。后来,在明嘉靖年间,章丘大葱进入宫廷,因其甜脆可口,被皇帝封为大葱之王,成为历年上朝贡品。
但不是每一颗大葱都叫章丘大葱,一般大葱味道都比较辛辣。如果生吃,葱的辣味会从鼻孔一路辣到眼睛,让人泪涕不止。所以,一般的大葱用来炒菜还行,如果当蔬菜来吃,真的是难以入口。但章丘大葱不同,虽有辣味,但却更有一种清甜爽脆的味道。
新烙的煎饼,卷上章丘大葱,再抹上自家晒制的黄豆酱,那真是香甜爽口,风味十足。
关于煎饼卷大葱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说在沂蒙山下有个姑娘叫黄妹子,姑娘长的漂亮人又聪明机灵,附近十里八乡的人都喜欢黄妹子,黄妹子和书生梁马深深的相爱。但黄妹子的母亲却嫌贫爱富,背地里收了财主家的钱,要把黄妹子嫁给财主,黄妹子死活不依。
黄母见状便设计算计梁马,她让梁马搬到黄家温习功课,说等他考取了功名后再迎娶黄妹子。黄母问梁马:“住处都准备好了,你看还需要什么吗?”梁马说:“只要有书有笔,其它什么都不需要了。”黄母一听,立刻对家奴说道:“听到没有,他只要纸和笔,以后除了纸和笔外其它什么都不准送。”
这样,梁马搬进黄家后埋头读起书来,一直读到晚上,依然不见有人来送饭,门口守着一个家奴,也不许他出去。第二天还是这样,梁马这时才恍然大悟,上了黄母的当了。
黄妹子知道后非常生气,她想了个办法,烙了一叠很薄的白面饼,切的方方正正,看着就像白纸一样。又把大葱剪掉葱叶,把根梳理整齐,用细线捆好,看着像毛笔一样。接着又把自家的大酱装在黑色的盒子里,看着像墨一样。让丫环给梁马送去。
守门的家奴拦住丫环说:“夫人有令,只让送纸笔,别的都不能送。”丫环说:“就是送的纸、笔和墨。”家奴一看,真是一捆白纸,几支毛笔和一盒墨。就放丫环进去了。梁马接过这些东西,却闻到一股面香葱香和酱香味,仔细一看,原来是面饼、大葱和大酱。梁马当即大口吃了起来,并且十分佩服黄妹子的聪明机灵。自此,梁马靠着吃这些“纸”和“笔”更加潜心读书。
后来,梁马果真高中了状元,他迎娶了黄妹子,把黄妹子接到了京城,二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个美好的爱情故事很快传了出去,煎饼卷大葱的吃法也就在民间流传开了,而沂蒙山区的煎饼卷大葱因为黄妹子也就最为正宗。
山东煎饼真不爱好,山东大饼就是不脆的那种我比较喜欢卷菜吃,特好吃,尤其是凉拌的豆芽粉丝卷着吃才过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