糍粑当然是要用糯米来做啊,而且糯米质量越好,糍粑做得越好。只有优质软糯的糯米才能做出好吃的糍粑。
在我们这儿过年的时候,家家都是要做糍粑的,而且都是人工制作。而且我们做
糍粑当然是要用糯米来做啊,而且糯米质量越好,糍粑做得越好。只有优质软糯的糯米才能做出好吃的糍粑。
在我们这儿过年的时候,家家都是要做糍粑的,而且都是人工制作。而且我们做糍粑是全村一起做,非常热闹。
每一个村里都有一个做糍粑的大石臼,中间有一个圆窝,可以倒入一大蒸笼煮熟的糯米饭,一次大约可以做20~40斤糯米的糍粑。到了腊月十几左右,大家约好做糍粑的时间,就把大石臼清洗干净。还要准备一个大木甑,木甑是用来专门蒸米饭的,一次可以蒸很多米饭,而且非常软糯,这样做出来的糍粑才好吃。
在开始做糍粑的前一天把糯米用水洗净浸泡,第2天就开始用木甑把糯米蒸成糯米饭。然后就开始打糍粑了。打糍粑时要用三四个壮劳力,每人拿一个洁净的大木棍。石臼里先要抹上一层油,再把蒸好的糯米饭倒入,大家一起合作趁热用木棍使劲的把糯米饭捣烂。
这可是个力气活,因为糯米饭很黏很多,没有力气是拔不动木棍儿的。在捣乱的过程中还要还要翻几次,因为时就抹了油,需要翻面时再用油水抹一次,拿着木棍到糯米的人一边把糯米饭团拉起来,抹油的人迅速在石臼上抹油。对油都抹满了,大家一起把糯米饭团翻过来。这个过程需要大家的通力合作,没有经验的人操作不好。
打糍粑的人很费劲,看的人也很觉得有趣。等到把糯米饭变成软软的糍粑,人累出一身汗,糯米饭成了如油脂样细腻白净的糍粑。
这时候就准备一个大的簸箕,铺上一层洁净的塑料模。打糍粑的人一起把糍粑架入塑料膜上,再用湿手帕把木棍上粘的糍粑弄下来。这时候的糍粑软呼呼的,还冒着热气,就赶紧再蒙着塑料膜,用手使劲把糍粑压成一块大大的饼,厚度约三四厘米厚。
一两天后糍粑变硬了,就要切成一块块的糍粑片。这也是很费力气的事,要有好的刀工手劲才能切成均匀的糍粑片。等两三天后,糍粑片真的变硬了,再用水浸泡起来,可以保存很长时间。
以前家家都做很多糍粑,有的甚至会做一大水缸糍粑。可以当零食吃,也可以当主食吃。糍粑可以做成许多美食,想怎么吃就怎么吃了,烤着吃煎着的吃煮着吃都行。以前烧柴火灶,把糍粑放在柴火上烤熟,非常香甜软糯,是孩子们最喜欢的食物。
这样做糍粑一次可以做很多,而且一村人互相帮忙打糍粑,非常热闹,就有过年的气氛了。大家轮流着做完糍粑,四五天就过去了,过年的时间就到了。
现在用那么大的石臼和木甑做糍粑的很少了。若不是机器制作糍粑,可能蒸点糯米饭,在盆里捣烂就可以吧。有的会在糍粑里加糖,或者包一些芝麻粉之类的馅料。但是我还是喜欢我们村这样做的糍粑,热闹好玩,而且做出来的糍粑味道本真,可以随意再做成各种美食。
还有没有像我们村这样一起打糍粑的事情呢?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是不是很羡慕呢?
我们这边做糍粑是用土豆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