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素来五谷丰收,则国泰民安的说法。在古代五谷代表着吉祥如意,是古人们赖以生存的救命粮食。那么,历史上的五谷又是指哪五谷呢? 其实,早在《天工开物》中,宋应星就将“麻、菽
历史上素来五谷丰收,则国泰民安的说法。在古代五谷代表着吉祥如意,是古人们赖以生存的救命粮食。那么,历史上的五谷又是指哪五谷呢? 其实,早在《天工开物》中,宋应星就将“麻、菽、麦、稷、黍”定义为了五谷。虽然在其他古书中还有些不同的看法,但学界对于五谷的定义也遵从了宋应星的看法。
麻,是古代贫民们的粮食,在《列子·杨朱》中,有一个人送给富人一些麻,富人尝了尝,只觉得这种食物实在难吃,于是就将麻踢出了餐桌。然而对于那些穷苦的人来说,难吃不怕,只要吃不死人就好,因此麻就成了贫民百姓的桌上美食。 说起菽,你恐怕不知道是什么。但若说起它的另一个名字,你一定知道。
菽,原本是指大豆,后来干脆成了所有豆子的主食。在《诗经》中记载了当时庶民们采食菽的场景,足以看出在那个时候,我们的老祖先们就已经知道吃豆子的好处了。 麦,大家都不陌生,就算到了今天依然是我们的主食。在《孟子》中,记载了麦子的播种与成熟的过程,可见我们国家不愧是有数千年文明的农耕大国。
说起稷,那就厉害了。对历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江山社稷这个词,社指的是土地之神,而稷指的则是谷物之神。其实,如果稷换一种叫法,你肯定会大吃一惊,这个听起来非常高大上的粮食,其实就是我们今天吃的小米,没想到吧。 黍这种食物如今吃的已经不多了,它还有另一个名字,那就是黄米。在端午节的时候,很多人家会包粽子,而粽子的原材料就是江米或者黄米。
黄米看上去和小米差不多,但是煮熟后却有了粘稠性。 其实到了今天,我们的粮食种类已经很多,因此“五谷”二字已经成为所有粮食的叫法了。
五谷,顾名思义即是五种谷物。古代中国对五谷有着多种不同的说法,其中最主要的还是两种:
第一种是稻、黍、稷、麦、菽,但是稻谷的主要生长地是在南方,所以第二种说法就把稻给剔除了。
那么这第二种说法即是黍、稷、麦、菽、以及麻。而这种说法的依据就是中国古代的经济文化中心是在北方,而北方种稻有限,因此五谷中应该是没有稻的。
但笔者以为,古代中国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环境都是相当好的,以前的黄土高原更是郁郁葱葱,所以笔者认为古代的北方与今天的南方应该是比较相似的,有一定条件种植稻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