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一个冬季的大白菜是不是早就吃够了?吃大棚蔬菜是不是觉得没有菜味?春天来了,到田间地头,沟渠河边,山间野坡挖点野菜吃,换换口味吧。
曲曲菜和蒲公英是常见的野菜,大家都熟悉吗?
吃了一个冬季的大白菜是不是早就吃够了?吃大棚蔬菜是不是觉得没有菜味?春天来了,到田间地头,沟渠河边,山间野坡挖点野菜吃,换换口味吧。
曲曲菜和蒲公英是常见的野菜,大家都熟悉吗?有人说,这个农村人都熟,好分别;也有人或许还分不很清楚。现在就一起了解一下吧。
“农人小匠”我很喜好吃曲曲菜,生吃很苦,可以洗净蘸酱啊,清热祛火,去油腻;焯水后加点蒜泥、香油,是非常好吃的一道凉菜。还可以做粥呢。
曲曲菜,学名叫做“苣荬菜”。曲曲菜生长在中国北方平原地区,山东、河北等地较多,代表地区,黄河入海的地方,山东省滨州、东营市等地盐碱地很适宜曲曲菜生长。当然,其他地方也比较常见,常生长在沟边、田埂地头草丛中。
曲曲菜,顾名思义,这种野菜的滋味是比较苦的,这是它的最大特点,就像人们吃的“苦瓜”一样。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虽然苦,人们还是比较爱吃的,况且曲曲菜本身就是入药的。
曲曲菜生长环境比较特殊,不是任何地方都生长的,它只是生长在比较盐碱的土地上的。往往成片出现。它的叶子是灰褐色,或淡绿色,呈放射状分布,有好几层,它的根是白色的,直直的长在地下。每到春天的3月份-6月份,都可以采到。
曲曲菜叶片呈长披针形,色泽谈绿、质地脆嫩,口感极为鲜嫩、清香、具有独特风味,含有大量维生素和大量钙、铁、蛋白质、脂肪、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营养成分,是生食蔬菜中的上品,有“凤尾”之称。
蒲公英又称婆婆丁、黄花地丁、华花郎、尿床草等,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蒲公英头状花序,种子上有白色结成的绒球,花开后随风飘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根圆锥状,表面棕褐色,皱缩,叶边缘有时具波状齿或羽状深裂,基部渐狭成叶柄,叶柄及主脉常带红紫色,上部紫红色,密被蛛丝状白色长柔毛;头状花序,总钟状,瘦果暗褐色,长冠毛白色,花果期4~10月。
生蒲公英富含、维生素C及钾,也含有铁、钙、维生素B2、维生素B1、镁、维生素B6、叶酸及铜。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散结。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疬,疔毒疮肿,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胃炎,肝炎,胆囊炎,尿路感染等症
《本草经疏》:蒲公英昧甘平,其性无毒。当是入肝入胃,解热凉血之要药。乳痈属肝经,妇人经行后,肝经主事,故主妇人乳痈肿乳毒,并宜生暖之良。
《唐本草》:主妇人乳痈肿。
《本草衍义补遗》:化热毒,消恶肿结核,解食毒,散滞气。
《滇南本草》:敷诸疮肿毒,疥癞癣疮;祛风,消诸疮毒,散瘰疬结核;止小便血,治五淋癃闭,利膀胱。
《纲目》:乌须发,壮筋骨。
《医林纂要》:补脾和胃,泻火,通乳汁,治噎膈。
《纲目拾遗》:疗一切毒虫蛇伤。
《随息居饮食谱》:清肺,利嗽化痰,散结消痈,养阴凉血,舒筋固齿,通乳益精。
《山东中药》:为解毒、消炎、清热药。治黄疸,目赤,小便不利,大便秘结。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凉血利尿,催乳。治疔疮,皮肤溃疡,眼疾肿痛,消化不良,便秘,蛇虫咬伤,尿路感染。
《上海常用中草药》:清热解毒,利尿,缓泻。治感冒发热,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急性支气管爽,流火,淋巴腺炎,风火赤眼,胃炎,肝炎,骨髓炎。
1、外观识别:先说下曲曲菜的外观吧,曲曲菜的叶子细长,但比蒲公英叶子光滑,没有明显的锯齿状边沿,蒲公英叶子也是细长,但其锯齿边明显,这一点也是明显的特征之一。
2、花的识别:曲曲菜的花色与花冠与蒲公英也不同,曲曲菜的花色呈粉色,而蒲公英却是黄色,曲曲菜会有多个花冠,蒲公英却是单独的花冠,当然了,这个需要开花之后才能够辨别。
3、根部识别:再就是由根部识别,曲曲菜的根部是白色带有须的独立根,而蒲公英根部多是灰褐色,叶柄下方簇拥在一起,根系比较大,在这一点上,拔出来一看就知道了。
总结:曲曲菜和蒲公英这两种野菜你分清楚了吗?
1.蒲公英只有一层叶子(表面上看,不是植物学的说法)一般呈车轮型铺在地上(秋天的叶子基本都是竖起来的,不过到了秋天一般也就没有曲曲菜了,所以也不怕分不开)而曲曲菜的叶子是一层一个叶子逐层往上长的,就像柳树的叶子一样。
2、蒲公英叶子是深绿或者翠绿色的。曲曲菜的叶子是灰绿色的。
3.蒲公英的叶子边缘是深裂(可以理解为像鱼刺那样的)。曲曲菜叶子边缘没有裂,而是有稀疏的刺装凸起(像柳叶那样的)。
4、蒲公英的花多数是全金黄的。曲曲菜的花是白边黄心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