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青春期讲的是什么故事 我的青春期电影剧情详细介绍

工厂的同志到公社招工,公社推荐了一些知青,鄙人有幸忝列其中,终于熬出了头,不免暗喜。不久却传来坏消息,招工的同志毫不留情地将我从候选名单中删去,其理由主要有两点,一是工厂要招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04 05:08:06

工厂的同志到公社招工,公社推荐了一些知青,鄙人有幸忝列其中,终于熬出了头,不免暗喜。不久却传来坏消息,招工的同志毫不留情地将我从候选名单中删去,其理由主要有两点,一是工厂要招25岁以下的年轻人,而我年龄太大,27岁了;二是工厂是国家“四·五计划”期间重点建设的大型企业,且有军工和援外任务,政治审查比较严格,家庭出身不好的人士不宜进入该厂工作。

公社还是极力推荐我,并说了不少溢美之词,如吃苦耐劳,与贫下中农打成一片,是公社上山下乡时间最长的知青,插队十一年了,出席过县先进知青大会等。

但招工的同志仍觉得很为难,顾虑重重,不敢拍板,因为我达不到这家工厂的招工标准。年龄倒是其次,如果政审不严,让我混进工人阶级队伍,以后万一遗传的反动本性大暴露,投毒放火,破坏国家财产,张贴反动标语,招工的人可负不起这个责任。

几经周折,双方仍达不成共识,厂方坚持招工原则不松口,毫不妥协,公社知青办主任也不退让,说如果这次招工不将我搭配进去,那么工厂点名特招的关系户子女也休想走。因为公社也有它的难处,老知青尤其是家庭出身不好的老知青,是公社的老大难问题,时间越长越麻烦越头疼。

强龙压不倒地头蛇,厂方无奈之下,也提出一个条件,那就是我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低,接受能力差,不宜当学徒或从事技术工种,只能“特招”到翻砂车间做普工,干些配砂、筛砂、浇注铁水、清理铸件的活。

公社征求我的意见,我非常为难,不去吧,好歹也是一个机会,下乡十一年有余,招工这是头一回,浪费了可惜,谁知道以后还有没有机会,何年何月才有机会呢;去吧,这不平等条约欺人太甚,实在咽不下这口气。左右权衡,也只好接受“特招”条件,同意厂方的安排。

一个月后,工厂拉货的车顺便到县里将招收的新工人捎带进厂,车上堆满了工作服和工作鞋,大伙横七竖八躺在上面,谈兴甚浓,都在兴致勃勃地谈论有关工厂的话题,你一言我一语争相发表高见。

当具体侃到进厂后想干什么时,讨论进入了高潮,有的说要开车,司机在社会上吃香,谁人不求;有的想学一门技术,车钳刨铣电工都行,一技傍身,走遍天下也不怕;有的说最好当化验工,穿上大白褂,又轻松又体面。面对这个话题的讨论,我闷闷不乐插不上嘴,因为我是特招的,“专业方向”已定,没有选择的余地,同人不同命,认命吧。

我是1963年的人,再过两年即将退休,然后逐渐进入老年期,但是青春的故事,至今历历在目。

1973年,当时我才10岁,即在本村上的初中,那个时代,是学不下什么东西的。1976年,16岁的我初中毕业上了高中,属于当年的佼佼者,因此受到同龄人的青睐,特别是有2-3名女同学,进行了激烈的角逐,我母亲也就成了香饽饽,这个今天帮忙干这,那个明天帮忙干那;为此,高二那年,母亲经过精心挑选,选了本村本巷一名特别精干的姑娘给我定了亲事,17岁的我,啥也不懂,只知道自己有了对象,此后,成双成对出入,一起下地干活;那年我家盖新房时,她牵着她家的白马,我架着架子车,从砖窑往家拉砖头,晚上住在工地看家具,当时成了村民羡慕的对象。

两年后,她因为定的本村对象,被村委会推荐当了民办老师,条件是必须扎根本村,在本村初中教学,从此她走进了教师队伍。后来居然转正了,被调出了我们村,还当上了校长,直至两年前退休。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