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乙肝大三阳和小三阳 乙肝小三阳与大三阳有什么区别

乙肝即乙型病毒肝炎,指的是由于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导致出现乏力、恶心、呕吐、不思饮食、厌油、肝肿大、肝区疼痛及肝功能异常等一系列症状的疾病,部分病人会有黄疸及发热,经积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19 23:19:31

乙肝即乙型病毒肝炎,指的是由于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导致出现乏力、恶心、呕吐、不思饮食、厌油、肝肿大、肝区疼痛及肝功能异常等一系列症状的疾病,部分病人会有黄疸及发热,经积极治疗,大部分预后良好,少数因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病情迁延转为慢性乙肝,继续发展会形成肝硬化及肝癌。有些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可转为重型肝炎,又称暴发型肝炎,也有部分患者,自觉症状轻微或表现为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

乙肝在我国流行广泛,人群感染率高。具有传染性,主要是通过体液与血液传播,具有慢性携带状态,因其可以通过性生活传播,国际上将其列为性传播疾病,但是在我国最主要的是家族传播,其中最重要的是母婴传播包括宫内传播,围产期传播及分娩后传播;还有就是血液传播、破损的皮肤黏膜及性接触传播。

乙肝的潜伏期为一个半月至六个月,多数为三个月左右。潜伏期与病原体的种类、数量、毒力及人体的免疫状态息息相关。

急性肝炎又分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约90%以上的急性肝炎预后良好,仅有5%-10%的患者会转化为慢性乙型肝炎。 最初感染乙肝的年龄与慢性乙肝关系密切,年龄越小,慢性率越高,新生儿一旦感染90%以上会变成慢性病毒携带者。除年龄外急性肝炎的慢性化,还取决于患者的免疫状态及病毒水平,一般来说,初次感染年龄小,免疫力低下、应用细胞毒药性药物、并发其他疾病的患者常常缺乏急性期表现,易致病情迁延;病毒复制标志(HBeAG HBVDNA)的血清水平高的患者易发展为慢性乙肝。而慢性乙肝的预后则主要取决于炎症的程度,炎症较轻的可以表现为静止,患者可长期代偿,带菌生存,炎症程度重的,可使病情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危及生命。

西医:肝脏有炎症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