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谈起温补,须知为什么要补,补什么,用什么补。
补之词,是针对虚而言。有中医説:阳常不足。这里涉及到人体阴阳的平衡关系。我们知道,阳代表能量,阴代表能源,阳主动,阴主静,阳
谢谢邀请。谈起温补,须知为什么要补,补什么,用什么补。
补之词,是针对虚而言。有中医説:阳常不足。这里涉及到人体阴阳的平衡关系。我们知道,阳代表能量,阴代表能源,阳主动,阴主静,阳主生,阴主长。所以在中医生命科学语汇中,阴阳必须平衡,才是一个健康的人。但是在人生命运动中,能量与能源,动与静,生与长常常只能是一种动态的平衡。特别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由于劳役,劳心,房事,损伤等能量损失很大,元阳损失过多,此时产生阳虚则有外寒之状。由于阳气虚损,不能温暖五脏,导致五脏因元阳虚损而导致五脏功能弱化,从而产生一系列疾病,其中特别是心阳虚,脾阳虚,及肾阳虚尤为突出。对中医来说,虚则补之,而补又分补阴补阳。温补法就是补人元阳不足之虚。
那么,在五脏阳气不足时,需要补阳,那么就需要知道补什么。我们知道补阳其实在临床中也是有区别的,一种是内寒太盛而伤火,此时就需要补火,诚可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中医有一门派叫火神派,专事补火。比如补命门之火,补心阳之火。现代中医以李可为代表,由于心脏在五行中属火,故心脏病患者多为阴水阴翳蒙蔽,心阳不振,心脏功能因此丧失,从而生命危殆,李可大师即从补火入手,将无数垂危的心脏病患者从死神手中夺回来。另一种是人体阴保持常态,但阳气虚损,比如劳役过甚,房事过度都易损阳气。中医在气血分析中气为阳,血为阴。具体到补阳,其实就是补元气,五脏元气虚损,则温补之。所以,同是补阳,还是要区分补火为重还是补气为先,或者两者兼而有之相得益彰。
知道温补主要是补气,补五脏之元气,那么用什么补就很明确。它的治疗对象既非外感高热,以苦寒制其火热,亦非阴盛火微用附子干姜天雄来益火去寒,它补的是元气,所以选择的药多为甘温者,比如人参,黄芪,甘草,大枣,龙眼肉等,气为阳,气壮则阳足,达到阴阳平衡。当然,善补阳者必以阴中求之,所以大队君臣补气药中也常常加入补血药。其中代表方剂是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等。
中医要说复杂起来确实是相当复杂的,光一个“补”如果比较细致的划分的话,可以分为峻补、温补、平补、清补、滋补五种,而且有的之间区别很大,当然有的也存在交集或者比较相近。
峻补:用强力补益药治疗气血大虚或阴阳暴脱的方法。极度虚弱和危重证候非大剂峻猛补药,不足以挽救垂危。
温补:是以辛热性的药食材温补人体阳气的一种方法。如脾胃虚寒用理中汤;肾气虚寒用右归丸等。
平补 :属一种缓补法。指用甘平和缓的补益方药治疗体虚久病、病势发展较慢者。
清补:是指人体在高温下比在低温下代谢速度快,体能消耗也更大,所以夏天更需要增加营养。也可以把清补理解为夏天的补,就是选用具有一定驱暑生津功效的食料,来补充人体的消耗。
滋补:是用具有滋阴补血作用的药物治疗阴虚证、血虚证的治法,如滋补肾阴、滋补肝血等。滋补多与滋阴联系紧密,跟温补相互对应。
重点说说原问题的温补。传统中医把药食分为四性:温热寒凉,寒热性不明显的就是平性。那么温补则就是用温性和热性的药食来补阳,当然寒性凉性和平性的药食就不属于这个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