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军名将胡林翼说过:“贼中精锐,只四眼狗一支耳,他何足虑耶!”这句话中的“四眼狗”指的就是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陈玉成,广西藤县人,因两眼下有痣(也有说是因幼年用艾草治病留下疤
湘军名将胡林翼说过:“贼中精锐,只四眼狗一支耳,他何足虑耶!”这句话中的“四眼狗”指的就是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陈玉成,广西藤县人,因两眼下有痣(也有说是因幼年用艾草治病留下疤痕),远远看去如同有四只眼睛一般,被清军蔑称为“四眼狗”。俗话说:自古英雄出少年,陈玉成正是这样一位少年英雄。陈玉成14岁跟随叔父陈承瑢投奔太平军,成为“童子军”中的一员。在童子军中他苦练武艺,凭借一身好枪法很快便成为了童子军的首领。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后,陈玉成被提升为“左四军正典圣粮”,主管军粮,相当于高级司务长。陈玉成第一次在战场上崭露头角始于1854年太平军第一次“西征”,武昌围攻战中,18岁的小将陈玉成率领五百多名太平军攀城而上,奋勇先登,第一个杀上武昌城头,首建头功,被提升为“殿右三十检点”。1856年,清军江北大营、江南大营向天京步步紧逼,时任冬官正丞相的陈玉成受燕王秦日纲统领,与李秀成一起赴援镇江。陈玉成置自身安危于不顾,乘飞舟在江上冒死扬帆飞驶,冒着枪林弹雨,抵至镇江城中,把进攻计划尽告守将吴如孝。最终,太平军内外夹击,成功解除清军对镇江的包围,瓦解了天京的围困。随后爆发的天京事变中,陈玉成的叔父陈承瑢在事变中被杀害,可陈玉成并未受到株连,反而在事变后成长为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将领。陈玉成配合捻军于1858年年底取得三河大捷,歼灭了湘军悍将李续宾及其部下六千多人,湘军为之震惊。1859年2月,陈玉成攻破庐州(今合肥),生俘清朝巡抚级大员李孟群(署理巡抚)。陈玉成治军有方、行军有道,他在战术运用上独创避实就虚、迂回包围、灵敏快速、声东击西以及“回马枪”等一系列手段。为此,湘军统帅曾国藩对陈玉成深为畏惧,直言“自汉唐以来,未有如此贼之悍者”。从1860年开始,陈玉成的好运气似乎到了头,先是攻武昌不克,回援安庆无功而返,1861年9月5日,安庆被清军攻克,坐镇天京的洪秀全雷霆大怒,将陈玉成,洪仁玕革职。陈玉成由于受到处分,年轻人一时想不开,心烦意乱,枯守孤城庐州,清将多隆阿率大军前来围攻,陈玉成心里着急,恰在此时,太平天国奏王苗沛霖派人送信给陈玉成,他在密信中表示说要迎接英王到寿州,并把手下四旗人马都交予陈玉成统领。陈玉成与手下将领商谈,众人皆说苗沛霖乃反复小人,不可相信,但此时一向英明的陈玉成竟然不听劝告,一意孤行。随后率军突出重围,直奔寿州,苗沛霖开城来迎,陈玉成不疑有诈,令两千多士兵在城外驻扎,他仅率二十多名随从入城。入城后,呆了大半天,也不见苗沛霖前来迎接,到了傍晚时分,苗沛霖的侄子苗天庆头戴蓝顶花翎一身清朝打扮走进大厅,先向英王施一礼,说:“我叔父望能与英王一起共享大清洪福!”众人闻听此言方知被出卖,皆抽刀剑欲绝一死战,被英王制止。陈玉成怒斥苗天庆:“你叔父真是无赖小人!墙头一根草,风吹两面倒。龙胜帮龙,虎胜帮虎。如此为人,将来连一个‘贼’名也落不着。本王只可杀,不可辱。事已至此,看你如何发落!”苗沛霖不敢见陈玉成,将其随从尽数杀害,将陈玉成押往清军胜保大营。胜保大喜过望,让他写下《自述》后,于1862年6月4日在河南延津将陈玉成凌迟处死,临刑之前,胜保的师爷喝问:“陈逆临死之前,有何话要说?”陈玉成微微一笑:“大丈夫死则死耳,何饶舌也!”遂英勇就义,年仅26岁。陈玉成之死完全是过于轻信叛徒苗沛霖,不过就当时太平天国的整体运势而言,他的死亡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是无法逃脱的宿命。陈玉成在《自述》中写道:“太平天国去我一人,江山也算去了一半,”果不其然,仅仅两年之后,洪秀全病死,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彻底被覆灭。
历史茶坊,一个爱写历史的屌丝,关注我,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原创首发!请动动手指在下方点个赞,欢迎转发和留言!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陈玉成(1837年-1862年6月4日),广西藤县人,是太平天国后期重要将领,骁勇善战,被封英王。原名陈丕成,洪秀全赐名玉成。他两眼下有痣,远望如四眼。1862年为太平天国叛徒奏王苗沛霖诱骗中计,解送清营。在敌人面前大义凛然,坚贞不屈,慷慨就义,年仅26岁。据说陈玉成临死之际仰天长叹:“太平天国去我一人,江山也便去了一半。”
以下是1973年一部连环画对陈玉成生平的简要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