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和茯苓都是常用中药材,二者各自有自己功效与作用。
中医在使用药物治疗疾病,讲究不同药物之间搭配使用,也就是中药的配伍。
中药的配伍中医叫"君、臣、佐、使",
就象
蒲公英和茯苓都是常用中药材,二者各自有自己功效与作用。
中医在使用药物治疗疾病,讲究不同药物之间搭配使用,也就是中药的配伍。
中药的配伍中医叫"君、臣、佐、使",
就象一个团队里有主要领导、付职、工作人员一样,虽然各自工作职责不一样,但在领导定下目标后,上下作用、协同工作才能发挥团队的最大合力。
在一剂方药中,主药主要是针对疾病的主要病因和症状,其他药物加强和配合主药治疗主要症状及兼顾他症。
下面我们看一看公英和茯苓有什么功效和作用
蒲公英
蒲公英苦、甘,寒。归肝、胃经。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
蒲公英治疗的病因病机为热毒炽盛、湿热蕰蒸。
热毒炽盛发于肌表则为疔、疮。
犯于胸肺则为乳腺炎、肺炎等。
上聚于眼、喉则目赤咽痛。
湿热蕰蒸肠胃则易发为肠炎、黄疸、小便热痛不利。
茯苓
茯苓性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
功能利水渗湿,健脾,化痰,宁心安神。
茯苓的功效主要体现在淡渗利湿、健脾宁心。
茯苓治疗病因病机主要是脾失健运,水湿不化。
人体内津液和营养主要靠脾运送、消化、输送到人体各个地方。脾失健运,脾的输送运化功能减弱,津液聚而不化,凝结为水湿而发为水湿之病,常见水肿、少尿。
脾失健运则见食欲不振、大便溏。
水湿上犯则眩晕、头痛。
水湿扰心则见心神不安、失眠、心慌、心悸。
通过以上对比,蒲公英清热解毒功效较强,茯苓健脾去湿功效明显。
蒲公英十茯苓
蒲公英加茯苓增强了公英祛湿排毒的功效,从而有利于疔、疮、肿、痛的消肿散结的作用,也有利于湿热从二便排出。
二者组方后也增加健脾祛湿改善纳呆、大便溏及湿热扰乱神明而出现心慌、心烦、失眠的症状。
我是鲁人郎中,感谢大家的关注、点赞和收藏,欢迎在评论区交流!
茯苓的功效则与蒲公英不同,茯苓的主要功效在于祛湿健脾,宁心安神,利尿通淋,不管是蒲公英还是茯苓,其利尿作用都是很明确的,这两个药物组合起来,对于尿路感染,以及小便不利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