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喜欢把玩鹌鹑 老人为什么喜欢养鹌鹑

在过去那年头,人们没有什么娱乐,青少年儿童的娱乐到是很多,但是对于成年人来说,总不能去玩小时候的游戏吧,因此在成年人当中就会出现一些人玩一些比较上档次的活动了。比如放鹰的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07 18:27:07

在过去那年头,人们没有什么娱乐,青少年儿童的娱乐到是很多,但是对于成年人来说,总不能去玩小时候的游戏吧,因此在成年人当中就会出现一些人玩一些比较上档次的活动了。比如放鹰的、养狗、八哥鸟、斗鸡、斗蟋蟀、养鹌鹑等。这一类在过去都是属于好玩的玩家们的一种时尚性的娱乐。

在乡村里养狗、放鹰是为了捕捉小型的兔类动物,一是自已吃,二是为了卖钱,补贴家用,这些都涉及到相关的饲养技术问题,一般人是做不到的。至于鸟类和禽类的都是玩家在一起互相根据古传交流经验而成的。这其中把玩鹌鹑就是一门独到的赌术。

在我的少年记忆中,我们村的老人有这种玩鹌鹑风俗,都是五十几岁到六十多岁的人,那时候没有捕鸟网,人们用的是抓鱼的丝网,用竹杆挂在地面上。那时候这种鸟特别的多,颜色和泥土差不多,有时候走野路时它会在你前边呼的一声飞走,吓你一个心跳。那时候这鹌鹑多,把网挂那里一天能弄几只,只要过一阵去看看都有收获,幸运的时候说不定还能缠上一只大野鸡。

咱们村的李二爷那时候就是这方面的专家,此人现在以死多年了,他少年时是有钱的富人子弟,当年的地主家庭,由于会抽大烟,解放后大干社会主义,他也没力气,瘦的像竹杆,生产队只能让他看护庄稼,正好合了他的心意,捕鸟捉虫成为高手。玩鹌鹑是他小时候就会的事,他把好品相的公鹌鹑自已留着,次品相的去卖给别人。

这种鸟很好养,既使是野的,通过一段时间的饲喂就成家鸟了。当年没人敢提鸟笼子,都是掴于自己的大袖之中,没人时拿出来在手中把玩,将其双腿从小指缝中伸出,训练蹬腿的能力,或用另一只挑逗其好斗的精神,但不能让其真打,一但真斗以后一方败了就再也不斗了。训练时间久了以后就可赌博了。

李二爷当年百天护庄稼,副业就是捕鸟训鸟,暗地里都出名了,在那年头平时十多元输赢,就很可观了,那次是另一村的一个老头,听到风声李二爷有十个银元,不知从那里弄来伍百元钱,准备斗一次鹌鹑赢了十个银元。

那天李二爷像打了鸡血一样的兴奋,廋而长的老脸上双目炯炯,两个老头到一起互相敬烟,然后用现成的竹编圈放在地上,两老头各守一边,从大袖中取出鹌鹑。将鹌鹑把于手上,各自喂一点引食,两鸟相对,各人手上前进退后作势放鸟,手一撒两鸟斗在一起。

那时候我们小孩只知道看斗鹌鹑,就见两鸟叽叽喳喳打了好一会,虽说小鸟只有二两重,打起架来动静不小,互相啄咬,毛片纷纷,脸上带血。终于外村老头的鸟不敢斗了,一转身跑了,俩人各自收鸟又放下,那个败鸟还是逃跑。外村老人输的心服口服。

这外村老头还在李二爷家吃过午饭后才走了,过了大概半个月以后到处都说李二爷赢了伍百元的钱,那可是惊天动地的事,可那天我们小孩真没看到外村人给钱,大概是背后给的,那时候人讲信誉的。谁知此事传到当时的大队干部耳朵里了,来了几个人把李二爷的几只鸟摔死了,也把他挷着带到队部吊起来打,别看人廋小,经得住抽打,坚决不承认。一星期以后,最后还是把人放回家了!

从此李二爷再也不玩鸟了,一直到八几年几后,他才与人闲谈时承认确实赢了伍百元。也是这伍百元和自已祖传的银元起了作用,八几年他第一个在村里开起了一个商店,虽说年纪不小了,还是迎合潮流的人。

至于玩鹌鹑他后来再也没有碰过,而且一直到他死后也没人玩了,也没有这种习俗了。现在野生鹌鹑也没了,很少见到了,这大概是受生态环境影响,反倒是训养的是很多了。

听说过,斗狗,斗鸡,斗牛,想必大家还没听过把鹌鹑吧,其实这把鹌鹑房间流行于河南,那时候鹌鹑爷们常常腰间别一个布袋子,这布袋子里就是把玩的鹌鹑,在民间把玩的鹌鹑里有玉眼、黑眼、五色鹭、五色顺、砂子眼、红眼等等名称,前后称为有90多种,级别不一样,鹌鹑水平就不一样。那么为什么现在没有把鹌鹑的呢?下面小农人给大家讲讲。

鹌鹑生性斗狠,别看跟麻雀大小,但训练好的鹌鹑攻击力应该是在麻雀之上的,这也给捉鹌鹑带来了很多问题,一般把鹌鹑都是公鹌鹑,为了捉公鹌鹑就必须用鹌鹑来吸引,这个过程极其考验水平,基本没有几年功夫是不会成功的,所以很多人就放弃了把鹌鹑。


把鹌鹑一定要是野生的鹌鹑,人工养殖的鹌鹑怎么训都是没有血性的,但现在的环境,基本很少能看见成窝的鹌鹑了,更别提能碰到一个适合把的鹌鹑了,所以环境因素也是现在没人把鹌鹑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两点的结合也就说明了为什么在农村为什么没有把鹌鹑的了,把鹌鹑是一个非常需要时间来培养的爱好,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能力,最好就不要惦记了哦。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