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主这里说到的黄栀子其实就是中药栀子。
大家都知道栀子能够清热泻火,平时爱上火的朋友,会经常买点栀子泡水喝,会收到很好的去火效果。下面咱们看看栀子的治疗作用和具体功效
题主这里说到的黄栀子其实就是中药栀子。
大家都知道栀子能够清热泻火,平时爱上火的朋友,会经常买点栀子泡水喝,会收到很好的去火效果。下面咱们看看栀子的治疗作用和具体功效究竟有哪些。
栀子在中药中属清热泻火药范畴,能清气分之热,主要治疗气分实热证,且清热力量较强,可以用于火热较强的病证。
中医理论认为“热为火之渐,火为热之极”,也就是说,火和热本是同意,能转换互化,火热疾病可以用清热泻火的方法去治疗。
栀子药性苦,寒,归心、肺、三焦经。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的功效。
1、热病心烦
栀子苦寒清降,能泻三焦之火,能清泻心火而除烦,是临床上治疗热病心烦、躁扰不宁之要药,《伤寒论》中的栀子豉汤,就是栀子和淡豆豉配伍。
栀子还可用于治疗热病火毒炽盛,三焦俱热 ,主要表现为高热烦躁,神志昏迷,谵语,多和黄芩、黄连、黄柏等药配伍,如《外台秘要》中的黄连解毒汤。
2、湿热黄疸
栀子能够清利下焦肝胆湿热,临床上遇到肝胆湿热蕴蒸引起的黄疸,多和茵陈、大黄配伍,如《伤寒论》中的茵陈蒿汤。
3、血淋涩痛
栀子不仅能够清利下焦湿热而起到利湿通淋的功用,还具有凉血止血的作用,所以临床上可以用于血淋涩痛或者热淋证的治疗,可以和滑石、车前子、木通等药同用,如《和剂局方》中的八正散。
@Forest医生祥子
4、血热吐衄
栀子具有清热凉血的功能,临床也可用于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等证,多和侧柏炭、白茅根、大黄等药同用,如《十药神书》中的止血良方十灰散。
栀子还可以和黄芩、黄连、黄柏配伍,治疗三焦火盛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如黄连解毒汤。
5、目赤肿痛
栀子能清泻三焦火热之邪,可以治疗肝胆火热上攻引起的目赤肿痛,多和大黄配伍,如《圣济总录》中的栀子豉汤。
6、火热疮疡
栀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的功能,临床上可以用于火毒疮疡、红肿热痛的治疗,常和金银花、蒲公英、连翘等药配伍;也可以和白芷配伍,以助消肿,如《普济方》中的缩毒散。
由于栀子苦寒,易伤脾胃,所以脾虚便溏者不宜使用。
动物实验表明,栀子具有清肝利胆作用;栀子提取物能够促使胆汁分泌增加,还有利胰及降胰酶作用;栀子所含京尼平苷降低胰淀粉酶作用最为显著;栀子所含藏红花酸,能辅助减少动脉硬化的发生率;栀子醇还具有辅助镇静的作用。
栀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双球菌、卡他球菌等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栀子水浸液在体外对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当然,栀子入药,除果实全部能够入药外,还有医者把果皮、种子分开用的。
栀子果皮偏于达表而去肌肤之热;栀子仁偏于清内热。生栀子能走气分而清火,炒焦了的栀子能够入血分而凉血止血。
好了,以上就是我对您问题的回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有什么疑问可以留言,或者关注@Forest医生祥子,我会在第一时间及时回复的。谢谢!
黄栀子不但是一种染料,也是一味中药材。
第一 ,可以有效地泄火除烦,帮助人体解除心火及清除烦躁。
第二 , 可以清热利湿,用于治疗血淋,热淋湿痛等小便不适。
第三 , 可以清肝明目,用于治疗肝胆火热而导致的目赤肿痛。
第四,可以凉血止血,用于治疗多种出血症状。
第五,还可以消肿止痛。
在我们农村,黄栀子是我们经常用到的染料。春节吃的糍粑,我们都是用 黄栀子泡的,就是把栀子敲碎泡在水里,然后用这种黄色栀子水泡糯米,一定要泡上一夜。让糯米完全吸进栀子水,再放进蒸茏里蒸。等糯米完全蒸熟透了,再放到用石头做的米糟里敲打,直到完全敲成黏黏的糍粑,然后取出来,压成一个个大小一样的圆 糍粑,美味的黄栀子糍粑才算完成。春节期间,好客的侗乡人就用它来招待客人。四月初八,我们洞乡有吃乌米饭的习俗,集市上也能见到用黄栀子蒸的糯米饭,可见黄栀子很早就已经被农民食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