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很多时候不是汉语表达不清,而是我们知道的太少了。
汉字常用字3500左右,但是汉字总量超过9万,同比英语单词数量已超过500万,而且正以每98分钟一个新词的速度在增加。你觉
我觉得很多时候不是汉语表达不清,而是我们知道的太少了。
汉字常用字3500左右,但是汉字总量超过9万,同比英语单词数量已超过500万,而且正以每98分钟一个新词的速度在增加。你觉得英文表达的找不到对应的中文翻译是因为你知道的字太少。同样的汉语找不到英语翻译也是因为词汇量太少。还有很多人只知道英语造字,但是忽略了汉字也是能造字的,比如砼就是新造字。现在新造字少是因为新事物完全都是可以用旧字表达意思了,没必要硬造是不?
抛开翻译的因素,我觉得汉语优于表音语言的地方在于汉语以字为基础造词,新事物可以用旧字表示,还能让人直接明白词意,这样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是明显降低很多的学习成本的。反观英语,可能你与别人签合同打官司的时候是看不懂法律文书的,必须聘请律师才能解释搞懂内容。
以下是古代汉语里面关于马的表达方式,请自行感受汉字的博大精深:
驳(bó):毛色不纯的马。谢邀。这种例子比比皆是。
1,头韵(名词第一个辅音因素完全相同)
first and foremost(首先)、(with)might and main (尽全力地)、saints and sinners (圣人与罪人)、(in)weal and (or) woe(无论是福是祸)
2,被动语态。英语中的被动语态比汉语多得多。比如:
小学开英语。English is taught in elementary schools.
3,it 的应用。天气,时间等的表述要用代词 it.
It is raining. 下雨了。
It is time for class. 上课了。
4,词汇。
川普总统以“推文”治国。这个“推文”是什么东东?有人说是“微博”,微博又是什么?博客?博客是什么?
这些都不能翻译,只有解释。“推文”或者“微博”(macroblog )都是利用互联网技术产生的一种发送信息的应用,字数不超过140,所以说是“微博”,而不同于“博客”(web log不限制字数)。log, 说英语的人知道这个词是“登录”,登录后才能应用该软件。还有“微信”WeChat,中国几亿网民都在用,谁能告诉我它究竟是什么?只能解释。但是懂英语的一看就明白,WeChat,我们聊天吧。至于派生的其它功能,不属于语言学范畴,毋庸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