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思维是什么意思 父母都黑孩子白这是因为什么

我以为产生黑白分明的极端思维,主要是不懂辩证法的缘故
黑与白是事物表现的两个不同的方面,二者相互区别、相互对立,当然也相互转化。随着事物的变化发展,随着事物赖以存在的环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05 02:40:02

我以为产生黑白分明的极端思维,主要是不懂辩证法的缘故

黑与白是事物表现的两个不同的方面,二者相互区别、相互对立,当然也相互转化。随着事物的变化发展,随着事物赖以存在的环境发生变化,随着人们观察测量事物尺度的改变,黑的东西很可能变成白的,至少不那么黑了。白的东西也可能变成黑的,至少不那么白了。

伟大的政治家从来都是审时度势的辩证主义者,而不是非黑即白的极端主义者。我们国家的历史就是很好的证明,有一段时间美国就是黑的,我们抗美援朝抗美援越,反对美国霸权主义。然而上世纪70年代以后,毛主席就根据变化了的国际形势,果断开启了中美合作中美交往的大门。到了这些年,美国不仅是白的,而且白的有点发紫。不仅他的东西是好的,比如苹果手机,一些所谓的精英还都以到美国为荣。美国的观念也,从而走到了另一个极端。这当然是环境和形势的变化带给我们的思维判断的变化。

问题是我们不能走极端,黑白分明的极端主义思维带给我们的后果历来是悲剧性的。比如解放以前,我们对私有制的农业就认为它是黑的,不符合我们的理想追求。1950年代之后,我们搞了20多年的合作化,结果发现很多东西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在吃不饱肚子的现实面前,邓老、耀邦、万里等领导同志为分田到户恢复了名誉。大包干实行普遍实行之后,私有制的农业又开始变得白起来。因为分田到户一举解决了中国的粮食短缺问题,因为人民公社式的集体化的确存在许多体制性的弊端。

光阴荏苒,沧海桑田,又经过了30多年,分田到户的个体农业又开始涌现出许许多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销售合作社等新的集体化形式出现了。此时私有化的农业开始变得不是那么白了,甚至变得有些微黑了。这当然是环境和形势的变化带给我们判断的变化,也是十分正常的现象。

如果我们在上世纪70年代不坚决改善中美关系,如果我们在改革之初,不实事求是地看待大包干责任制的优劣,今天不看到个体农业存在的许多必须解决的问题,依旧坚持黑白分明的极端思维,认定黑的就是黑的,永远不可能成为白的。那我们就不能实现我们的目的,我们就必然会犯历史性的错误。

高调思维,使我们陷入非黑即白的泥潭

人们容易陷入黑白分明的极端主义思维,还有一个原因是:高调思维,主义领先,问题靠边。 你是民族主义者,而且是无头脑的民族主义观念持有者!你是个卖国主义者,而且是跪舔西方的卖国贼!我支持胡锡进,我挺方方!你是右派,你们极左!搞到最后,连争论双方究竟谈论的是什么问题都全然不顾啦,一昧陷入盲目的价值之争和口号之争当中。

如果面对具体问题,我们就会发现,如果你说的“卖国”,指的是NBA事件发生以后,我们继续和美国相关企业做生意,甚至继续做篮球转播生意。你戴这样的帽子,恐怕就是胡锡进先生也是不会同意的。如果你说的“极左”,就是人们批评方方日记中不属实的地方,指责芳芳通过关系在特殊时期让自己的侄子出国,则这样的贴标签,即使是芳芳本人也是不同意的,最近芳芳就对极左说法进行了澄清证明了这一点。

高调思维就是就是争论问题时唱高调、扣大帽子,而不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是非具体谈论。经历过文革的人都知道,这个扣帽子思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盛行。92年邓老南巡讲话之前,一些人为了批判市场化的经济政策,弄出一个什么观点呢?弄出了“经济自由化是政治自由化的基础”。这个观点因为和党的基本路线相悖,令人们一眼看穿它的荒谬性。

但有些人为什么要这样来谈论问题呢?这是因为:如果要说清楚自由的经济活动或者市场化的经济政策有什么缺点或不可行之处,那是很不容易的。理论根据和事实根据都很难找不说,要想说服千千万万在这样的政策下获得利益的人更是困难重重。但是资产阶级自由化和反资产阶级自由化这两个截然对立的价值观却是很好辨认的,如果站在价值观这个制高点上,说“经济自由化是政治自由化的基础”,就这么一句话,同你辩论的人马上就处于劣势,不敢跟你嚷嚷啦。

这同我们过去连队领导教育青年的方法是一致的,比如有的青年职工给玉米苗打叉,遇到苗多的地方懒得弯腰,就用锄头把叉子多的玉米苗砍掉,还美其名曰“这是既打了叉又定了苗”。搞管理的人说这样不行,批评他懒得弯腰,大家往往不重视。但如果连队领导找到同类问题严重的地方开个现场会,说这是破坏粮食生产,置国家利益于不顾的犯罪行为,是阶级敌人希望看到的。这样一来,小青年们不敢再还嘴,其他参加现场会的职工也不敢不重视铲错玉米苗这样事儿了。 高调思维的威力就在这里。

公平正义!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