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吃炸酱面,讲究颇多。吃面要分吃“抻面”还是“锅挑儿”,而老北京讲究的主儿,炸酱面一般不过水儿,而是用笊篱或筷子直接往碗里捞,即“锅挑儿”。那些菜码儿既是为了营养,也为
老北京吃炸酱面,讲究颇多。吃面要分吃“抻面”还是“锅挑儿”,而老北京讲究的主儿,炸酱面一般不过水儿,而是用笊篱或筷子直接往碗里捞,即“锅挑儿”。那些菜码儿既是为了营养,也为了吃得爽快,看得舒坦。
炸酱决定了面条的滋味和口感。过水面温度较低,浇头不易拌开,尤其是油肉丁儿,拌完了就全跑到碗底去了,光吃个酱糊汁儿,还有什么意思?所以,这面必须得是热的。但是再好的红花也得绿叶来配,光是炸酱,吃着单调。小碗面,大碗装,再配上杂七杂八的菜码,也算起到个降温的作用。不然老是吃不上这一口儿,那也怪闹腾人的。
老北京的吃食,不光讲究营养,也得看着顺眼才成。虽是下里巴人,炸酱面也要弄得红亮,要是黑糊糊的,一准儿被人笑话。这菜码儿也就成全了颜色上的搭配,不管是黄瓜、水萝卜、豆子、葱花、虾皮……再搁两瓣蒜,按现在的话说,不仅吃起来口感十足,味道“有层次感”,而且也同时享受了“视觉上的盛宴”。
再一个,这些菜码也是预备着酱搁多了,吃来清清口。老北京的吃法是,选几样得意的菜码儿,拨进碗里一部分,还得留一部分在碟儿里,便于随时调整口味。
补一句。吃锅挑儿,有人也不喜欢直接放菜码儿。老北京真有那讲究儿的主,吃面的时候碗不许端起来,也就因此腾出一只手,我就知道那么一位真正的八辈老北京,碗里就是面浇上樱桃肉而已,但手里头必攥着一根黄瓜或是水萝卜,就着吃,香啊。
你们看到的是假象,北京人吃炸酱面大部分是过水的,所谓照搬两样面切条儿锅挑儿大部分是外地人背书!至于菜码儿焯白菜黄瓜丝居多。炸酱不象你们说的肉丁炸酱,肉馅也行,虾米皮也有!重要的是拌面的程序,面条和酱拌好用菜码儿中合咸淡!凡是把面和菜码儿搅拌后在搁酱拌都是外地人装京油子呢!